夏天的悲剧,何时不再重演
溺水,无法承受之痛
编者按:暑假,是孩子各种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山村留守儿童、跟随父母到城市的“小候鸟”,成为其中的高危群体。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平安快乐过假期》专栏,聚焦暑期安全事件,剖析安全隐患,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心,用爱心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孩子们远离各种危险,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
夏天的悲剧,何时不再重演
溺水,无法承受之痛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张洁
刚考完试就下河撒欢,结果再没能回来;千里迢迢与父母团聚的喜悦,因一次嬉水戛然而止……每年夏天,有关孩子溺水的悲剧,就会经常出现在公众视线。当一个个稚嫩的生命就此消逝,留下的是人们的叹息和深思。
据教育部门统计,溺水成为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杀手之一。暑期预防孩子溺水,全社会必须行动起来。
不堪的悲剧
一个在苍南,一个在安吉,14岁的小沐(化名)和16岁的小勇(化名)再也不可能享受快乐的暑假。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6月30日,留下了家人的悲怆身影。
“一名中学生到河里游泳失踪,请协助寻找。”6月30日下午,苍南县公安局赤溪派出所接到报警。值班民警立刻赶到事发地——赤溪镇北岙村滨水公园。这是一条宽约50米,长约150米的河道,岸边摆放一双运动鞋和一套校服。民警与辅警下河搜救,半小时后找到男孩小沐。此时,小沐嘴唇发白,没了知觉。虽经120全力抢救,小男孩再没能睁开眼睛。小沐是当地某中学的初一学生,当天上午结束期末考试后,他和同学相约来到北岙村下河游泳。十几分钟后,同学相继上岸,才发现小沐失踪,赶回学校报告保安,保安报警。
而在安吉,16岁的小勇趁暑假,从贵州老家到安吉与父母团聚。6月30日上午,他和小蔡等伙伴到递铺街道双河村的西苕溪边玩耍,后游泳过河,小蔡游在最前面,到对岸后看到小勇和另一人大喊“不行了”。他立即下河将另一人拉上岸,但已没体力去拉小勇,只好大声呼救。附近村民报警,公安、消防、120迅速赶到并下河搜救,河水很深,下面是水草和淤泥。约1个半小时后,小勇被找到,但已不幸身亡。见此情景,小勇的母亲悲痛得晕了过去。
致命的嬉戏
每年暑假,各地青少年溺水死亡的数字总会比平时大大增加。
调查显示,这些溺水事故中,外地农民工子女多于本地学童,农村孩子多于城里孩子。专家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缺乏管护,白天父母上班后,孩子无人看管;而农村留守儿童多由老人照顾,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这两类孩子最容易出现意外。从历年的情况看,山塘水库、河流深水区等是儿童溺水事件的高发区。虽然许多地方都已设立了警示标志,但因为缺少相应的救生设备和看管人员,管理处于真空。
“一些孩子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溺水意外。”杭州市公安局交通(水上)治安分局的水上救生实战技能教官严伟达对记者说,自然水域水下地形复杂,安全隐患多,因此贸然下水游泳十分危险。同时,孩子溺水后,往往十分惊慌,越是把手上举或拼命挣扎,人就越容易往下沉。如果遇到湍急而冰凉的河水,成人也容易发生痉挛抽筋,更何况是孩子。
社会的考题
近年来,针对暑期孩子人身安全问题,我省各地出台了不少措施。每年暑假,团省委、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会联合发布“浙江省青少年安全自护提示”,希望青少年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据统计,杭州市中小学生溺亡事故已呈下降趋势,2014年的事故数量较2012年、2013年分别下降68%和50%。
令人担忧的是,悲剧还在不时发生。专家表示,当务之急,必须全方位的关注和采取相关措施,确保孩子溺水事故不再上演。首先,作为第一监护人,家长除了向孩子灌输安全意识和常识之外,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同时,学校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尤其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安全教育课程。相关部门也要积极行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河滩、水库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如果溺水了该怎么办?严伟达教官说,如果失足落水,千万要镇定,尽量将身体仰面展平,将自己的脸和鼻尽量露出水外,使身体浮于水面,等待他人救援。如果发现有人落水,先大声呼喊求救,拨打110报警求助,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设法救助溺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