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生态浙江

绿色崛起绘蓝图 生态转型谋新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萧山实践

  绿色崛起绘蓝图 生态转型谋新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萧山实践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成为了萧山的流行词和主抓手。萧山以重整山河的勇气,通过全面推进治水等工作,治出转型发展新蓝海,治出城乡环境新形象,已经迈过了十年历程的萧山生态创建工作,也由此进入了全新的领域。5月28日,萧山通过国家级生态区考核,这更是萧山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萧山又添了一张靓丽的“名片”,为打造美丽萧山增添新的动力。同时,也为萧山划定了新的起跑线。

全景俯瞰:绿与富的主题交响

  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引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4年,萧山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28.3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值得骄傲的不是“量”的本身,而是数字背后“质”的变化。

  工业生态化,再创萧山经济新优势。近年来,萧山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强工,打好组合拳:一是加快主导产业提升。在化纤纺织、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产业落实技术改造,向高端化迈进。二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信息软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0.87亿元,增长10.1%。三是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通过淘汰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先后开展了电镀、造纸、印染、化工、铸造等行业淘汰落后和整治提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生态化,拓展了萧山发展的空间。目前,钱江世纪城、空港新城、湘湖新城和瓜沥小城市建设构成了萧山城市发展的新格局。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萧山,市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江南副城集聚辐射作用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生态化,积累了萧山特色的成功经验。积极发展循环农业,萧山被列入第二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名单;全面建设“三品”基地;推广省市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目前萧山全区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平原绿化面积稳步提高。土地总面积195.9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40%。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1.24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8.31%,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41平方米。国家级生态镇街为22个,国家级生态镇街创建率达到81.5%,市级生态村357个,占全区411个村的86.8%。

  如今,在水景交融的湘湖边悠闲散步,在观潮胜地的美女坝前啜饮观潮,在云海山乡的戴村亲近自然……成为生态萧山的一幅幅风情画。如果你经常关注蓝天会发现,2014年萧山共有202个优良天,优良率达55.3%,比2013年多37天。蓝天白云,江河清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萧山”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而这背后是“断腕”的决心,“铁拳”的风暴。

  牢筑环保法治底线。落实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实施通用行政处罚网上审批。实行“九个一律”严惩措施,对环境违法行为一律曝光、一律抄送金融机构、一律取消各类优惠政策、一律依法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等,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近三年来,共对898起环境违法案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累计处罚金额超过5000万元。近三年全区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也未发生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提升监测监控能力。“十二五”以来,萧山加大“天罗地网”建设,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5个大气自动站,分别为南门大气灰霾站、北干大气自动站、萧绍边界灰霾站、临江工业园区自动站和萧山南片临浦大气自动站。投入1100多万元,建成5个水质自动站,均位于钱塘江水系。分别为进化水质自动站、凰桐江水质自动站、永兴河出口自动站、萧山123水厂水质自动站和浦阳江出口水质自动站。此外,建成全区联网并验收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145套,其中废气33套、废水112套。

  营造生态文明良好氛围。由区委宣传部牵头,成立13个部门组成的生态文明宣传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宣教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月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环保征文、摄影比赛,动漫公益广告、“环保义工”形象标识、短信征集,环保法律法规咨询等形式和载体,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区创建氛围。

【强势治气】+【五水共治】

  经验: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以来,萧山全力推进截污纳管工程。截至2014年底,建成区级污水管网544.6公里,区级泵站64座;建成镇级污水管网693公里,镇级提升泵站36座,基本建成一镇一泵站一干管,管网投入和建设规模全省领先。钱江、临江两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经过两次提标改造,实现日处理污水52万吨。今年,将再次提标改造,出水水质分别提高到一级A标和一级B标,即化学需氧量(COD)分别达到50mg/L和60mg/L。

  全省率先完善阶梯水价机制。突出高污染高收费原则,细分水费分类,完善分类分档及多因子计收工业污水处理费的办法,非工业和一般工业污水处理费适当调整,高污染工业拉大差距,分档计价,切实发挥价格杠杆在“五水共治”中的积极作用。

  建立企业刷卡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推行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倒逼企业依法依规排污。刷卡排污自动控制系统能实现24小时远程控制,改变了过去对企业排污单一的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总量双控制。突破了以往企业排污总量“说不清”、“管不住”的难点,实现对企业排污的有序管理,促使企业最大限度做到清洁生产。

  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2014年,全区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初始化分配,涵盖企业359家;全年共完成排污权交易30笔,累计交易金额1256.19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区204家重点企业初始排污权的交易工作,缴纳区财政资金2.58亿元。

  数字治气:

  强力实施脱硫和脱硝工程。“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20多亿元,对13家热电企业49台燃煤锅炉,186家非热电企业357台4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脱硫除尘改造,热电企业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非电企业脱硫效率达到80%以上。据测算,2014年比2010年,烟粉尘削减14500吨,二氧化硫削减22100吨,氮氧化物削减6550吨。

  推进煤改气工作。2014年,完成绕城范围内和印染化工行业中的燃煤锅炉的煤改气改造工作,减少用煤量30万吨;今年又出台《萧山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方案》,将淘汰改造全区所有的燃煤小锅炉近700台,可减少用煤量约90万吨。同时,对全区10蒸吨以上非电燃煤锅炉实施烟气清洁化改造,达到燃气锅炉特别排放限值标准。

  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环保标志管理,逐步扩大高污染车辆限行管理区域及限行时间,2014年黄标车辆的限行面积为153.11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淘汰黄标车14084辆。从今年10月1日起,萧山全域将实施高污染车辆禁行措施,加快淘汰黄标车。

  数字治水:

  严保质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省里下达的178个村的任务,划分为44个区级亮点村和134个区级一般村,按梯度推进,确保做一个成一个。为加快进度,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数字化信息系统,依靠互联网技术以全程互动方式实现智慧管理。截至2014年,累计下拨专项资金5838万元, 44个亮点村全部完成治理工程,134个一般村将于今年完成扫尾。

  集中会战攻坚 “清三河”实现重大突破。清理各类河道199条、2178公里,清理垃圾1515.4吨,清障681处,疏浚(整治)河道36条、62.64公里。15条垃圾河治理,完成垃圾清理4285吨,拆除违法建筑13840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2398万元,顺利通过市治水办验收。65条黑臭河治理累计投入资金20946万元,拆除违法建筑62488平方米,清淤115.84万方米。

  提前完成生猪禁限养及污染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区镇平台共支出各类补助资金11.2亿元,全区列入关停计划的898个养殖场户全部完成清栏、拆除任务,清栏生猪60.3万头,削减20.4万头。建成1家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2家标准化水禽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基本完成建设。

  超额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制定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意见》以及《印染、化工、铸造三大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和整治实施细则》。截至2014年底,全区关停落后产能企业234家,实施整治提升347家。淘汰整治后,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明显削减,仅印染行业,就减少废水排放量2200万吨,削减32.3%;减少COD排放量2700吨,削减45.5%;减少氨氮排放量87吨,削减39.6%。

  【三改一拆】

  经验:

  争创群众满意这一节点。利用宣传平台,及时报道改造和拆违的各项情况,并悬挂横幅、告知书等,开设现场项目办公室,加强与居民的互动、沟通,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了良好的改造口碑。

  强化政策服务这一保点。完善安置政策,强化政策调研,及时破解安置、安置房分配、安置房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为征迁安置工作平稳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盯紧新违防控这一难点。狠抓巡查责任人日常动态巡查、新违建“零报告”、新违建每周登报公示制度,对新违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将违法建筑消灭在萌芽状态。与各镇街签订《控违拆违责任书》,对控违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

  狠抓存量拆除这一重点。坚持只有底线、没有上限,应拆尽拆的原则,围绕非法“一户多宅”、道路沿线、河道两侧、存在安全隐患、重点区域开展拆违攻坚行动。以“五水共治”为契机,拆除河道沿线违法建筑,打造了靓丽的河道景观带。

  做好拆后利用这一亮点。出台《集体土地违法建筑拆后土地利用的实施意见》,把拆后土地利用管理作为巩固拆违成效、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遵循依法依规、规划引领、注重民生、节约集约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复耕、复绿、建设使用等利用方式。

  数字拆违:

  控违拆违:截至2014年底,萧山区已累计拆违869.53万平方米,其中2014年拆除各类违法建筑515.1万平方米,拆违总量居杭州市第一。

  城中村改造:截至2014年底,萧山已累计完成15054户557.611万平方米的改造;同时安置房实现开工面积171.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5.1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竣工任务的110%。并成功创建3个省级农房改造示范村,争取到中央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2821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914万元。申请国开行贷款项目30亿元,已列入杭州市级统贷。

  旧厂区及旧住宅改造: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完成132.5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其中2014年完成改造45.61万平方米;已累计完成12149户81.24万平方米的旧住宅改造任务,其中2014年共完成4985户35.5万平方米的改造。


浙江日报 生态浙江 00030 绿色崛起绘蓝图 生态转型谋新篇 2015-06-30 浙江日报2015-06-3000006;浙江日报2015-06-3000008;浙江日报2015-06-3000010;浙江日报2015-06-3000014;浙江日报2015-06-3000012 2 2015年06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