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培育 企业孵化 政府助推
龙湾成为“创客”成长热土
区委报道组 陈智慧 柯珍珍
本报讯 新注册企业数同比上涨,科技型中小企业逐年增加,一股创业春风吹进了龙湾。国家级高新区,鲜明的政策导向,完备的硬件基础,让龙湾丰富的资源加速向创业创新转化。同时,学校、企业、政府共同搭建一个个创业创新平台,让“创客”们分享区内优质资源,携手各平台载体支持创业创新,打造各类创客空间,也让龙湾成为“创客”扎堆的“聚合区”。
校企合作
打造创业创新梦工场
“我们这里每天都有一些‘创客’过来讨论交流他们的想法,有时候,一周要迎接6到7拨人。”在源大创业园的“创客吧”中,总经理王宏告诉笔者,源大打造的创业学院是一个公益性质的场所,通过搭建一个平台,让有想法的“创客”进行交流,从而实现“创客”与市场的对接,让“创客”完成创业的转化。
目前,这里已经走出了类似“太阳能电池”、“电子花盆”等创意产品项目30多个,这些产品不但得到了市场认可,更是为“创客”们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还提供免费的场所和专业导师给‘创客’,并对接优质的社会资源,使‘创客’们创业的经济压力大大减少,轻装上路。”王宏说,从去年底启动“创客吧”到如今,他们已累计帮助对接金额300多万元,创业者年龄跨度从15岁到50岁。
同时,源大还与温州医科大学、龙湾职业技术学校等合作,为校园里的“创客”提供从苗圃、孵化到成长的一站式服务。每年,园区还会举办4次创业实战营,为有想法的创业者提供实践机会;每月,组织入驻项目间的小评比,使各项目相互督促、前进;还设立了启航创业天使基金,资助有潜力的创业项目落地。
“创客小院”
为学生创意提供空间
八台洗衣机一字排开,每台洗衣机上都连接着自动投币机,投入相应的硬币就能完成洗衣、甩干等程序。在龙湾职业技术学校“创客小院”的阳明·8号创意创业孵化园里,读高二的张彬羽通过与企业合作分成的方法,零成本引进了校园洗衣机,生意好时,每月与厂家平分利润后,还能拿到1500元。
在龙湾职业技术学校,像张彬羽这样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实现自己在校创业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通过自己设计创业计划书、老师指导实现创业梦想。
如果说,阳明·8号创意创业孵化园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的创业机会,那么在“创客小院”里的摄影、陶艺、精工木工、装潢设计等9个工作室则为学生创意提供了平台。
“我们希望学生在学校不单单只是学习技能,还能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和创业创新能力,为更好融入社会做准备。”龙湾职业技术学校校办副主任张金熙介绍,为了让学生提早与社会接轨,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学生贸易节,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从制定创业计划书到组合团队寻找货源、资金,在创业的整个过程中,提出设想,逐步突破,最终完成目标,每一步,对于这些高中生来说都是提升和成长。
创业环境
让“创客”留下来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文化教育创新团队等创新团队的扶持,对入选省重点创新团队的,资助50万元;对入选市重点创新团队的,资助20万元;被评为区级重点创新团队的,资助10万元。”“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大楼、科技孵化器和创业园……”日前,龙湾区制定并出台了《龙湾区人才和智力引进奖励实施办法》、《龙湾区(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政策,各类人才、企业,不管是处于初创阶段、成长阶段,还是发展阶段,均可获得相对应的资金、信贷、人才、载体等扶持。
得益于这些政策,目前,龙湾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3人,其中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人,省“千人计划”专家16人,市“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15人。已有8个产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取得专利58项,产业化项目5个,主持国家科研项目2个,省级科研项目5个,获国家科研成果奖1个,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个,专利产品产业化产值达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