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沉甸甸的责任
——记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张晓强
本报记者 翁浩浩
从浙北小县,到名列全国发展潜力百强县第一位,德清人深知,这样的蜕变离不开他们的好书记——德清县委原书记,现任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张晓强。
2011年11月,张晓强从家乡丽水到德清担任县委书记。3年多的时间,他怀着对德清43万老百姓的深情厚谊,以独特的发展理念和高度的责任意识,让德清更美、更富、更强。今年5月来到诸暨后,他继续书写着心中那份强烈的担当精神和浓浓的民生情怀。
发展为民,
敢叫日月换新天
从担任德清县委书记的那一刻起,张晓强就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011年,他根据德清发展实际,提出了“全面翻一番,实现新崛起”的新理念。这一充分凝聚民意的美好蓝图,让全县人民翘首以盼。
方向定了、路径有了,关键要找到突破口。张晓强经过深入细致调研,指出破解土地要素制约是引领开创德清各项工作新局面的“牛鼻子”,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激活闭坑矿地开发利用这一最大潜力。
洛舍镇砂村曾是我省最大的露天采石场,转型升级谈何容易。面对整治点多、利益复杂、维稳压力大、没现成经验等诸多困难,张晓强以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铁腕整治砂村矿山无序开采问题,关闭所有矿山企业和涉矿码头,不仅治好了环境、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更打造出了一个近万亩的发展新平台,成为德清下一步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集聚大产业的最大机遇和优势所在。
如今,砂村人深刻领悟到蜕变的含义:村民们有的成为现代农业大户,有的成为民宿经营者,小康之路越走越宽。昔日那个漫天灰尘的村庄,跻身创建德清和美家园精品示范村的一员。
率先在全省开展新土改、新户改、新金改,成为浙江城乡体制改革试点;成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国家级试点;培育以64家“洋家乐”为代表的中高端低碳民宿旅游新业态……德清多次扮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4年,德清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60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成功突破千亿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功突破3万元。并且时隔7年,再次拿下湖州市县(区)综合考核第一。
今年5月,张晓强调任诸暨市委书记。当前的诸暨同样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如何在前任的基础上爬坡过坎、攻坚转型?他马不停蹄,开展深入调研,着力谋划新常态下诸暨的新发展。
“我们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力争在跨越发展主跑道上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稳、越来越好,跑出转型升级的‘诸暨速度’、树好转型升级的‘诸暨样板’。”张晓强说。
党建兴民,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到诸暨上任后,张晓强先后走访乡镇、企业以及机关部门。每到一处,他都详细了解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等情况。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这一执政理念他一直牢记。
作为诸暨市委的“班长”,张晓强注重营造合心合力合拍的好氛围,既做到胸怀宽广、凝聚合力,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拍板决策。在党建方面,他始终牢记“三严三实”,从市委常委会做起,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把自己摆在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的位置,带领全县干部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乐担当。
在张晓强看来,党建绝不能为建设而建设,要把党建和上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结合起来。而今在诸暨,他还有另一个头衔——“总河长”,并兼任店口镇最差河渠——中央渠道的“河长”。
“治水如同治病,等不起慢不得,必须‘辨证施治、综合施策’。”张晓强说,在德清期间,他曾提出工业污染全面治、矿山污染重点治、农业面源污染彻底治、城乡污水综合治、河道污染系统治、饮用水源严格治、河长领衔治、部门联动治、社会共同治的“九法治水”法。而今,诸暨党员干部全面落实市、镇、村“三级河长制”,把治水“作战图”、“路线图”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在张晓强心中,一幅诸暨治水的蓝图清晰可见:围绕“活水畅河湖、碧水出千溪、清水绕百村”,推动“两美”浙江在诸暨的生动实践。
服务惠民,
甘求潜绩赢口碑
早出“显绩”,还是甘于奉献,创造务实为民的“潜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他的政绩观里,干事创业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多办一些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的“潜绩”。
在德清工作期间,张晓强大力推动城乡供水、公交、垃圾和污水处理“四个一体化”,并在全国首创“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卫管理新模式,如今的德清乡村跟城市一样整洁。
无论是在德清,还是在诸暨,张晓强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乡镇、街道调研美丽乡村、农民增收等民生课题,还经常深入企业一线,通过与企业家座谈了解其所思所盼。他带头当起践行群众路线的“大脚掌”,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块“短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等富民经济,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持续“鼓起来”。
如今,在他的率先垂范下,诸暨乡镇干部“驻村连心”、机关干部“返乡走亲”,用脚步丈量违情、水情、民情,让联系群众更高效,服务群众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