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下乡推广不打药不施肥的旱稻
林下掘金正当时
本报讯 (记者 俞佳友 包敦远 县委报道组 朱跃军 温君凯) 绿油油的稻秧在山风的轻拂下,不住地“点头哈腰”,似乎在向省林科院的专家表示谢意。因为是他们,让旱稻得以在浙江大地上繁衍。
三年前,省党代表、省林科院院长汪奎宏,指导多名专家到全国各地寻找适合林下种植的稻子,最后在中缅边境一带找到,并在武义县试种成功。
“去年,我们在不同地市的山上进行试种,都获得了成功,接下来就是推广的事了。”汪奎宏说,党代表“走基层、惠民生”活动正是推广旱稻的好机会。
“七一”前夕,省直机关工委、浙江日报联合金华市和武义县机关工委,组织省市县三级党代表和党员志愿者,以及农技和医疗专家,深入到武义县桃溪镇、柳城镇等4个乡镇,借助武义县“民生大篷车”的服务平台,开展科技助农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在活动现场,汪奎宏介绍,旱稻也叫山稻,或者说林下稻,生存能力特别强,只需要几场关键的雨水足矣,分别在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
更具有推广价值的是,它不需要占用耕地,只要在林下套种就可以。汪奎宏说:“从绿色健康的角度来讲,它还不需要打农药,不需要施化肥,因此销售价格特别高,每公斤大米的价格不低于100元。”
记者跟随其中一位旱稻专家刘本同,来到桃溪镇东垄村一座山顶的种植基地,这里不仅种植了旱稻,还有年初刚种植的油茶。“油茶从第一年种植到收获,一般要5至8年时间,只有投入没有收入,农民的积极性肯定不高。”刘本同说,有了旱稻,农民就来劲了,在油茶或香榧种苗之间套种旱稻,不仅有了可观的收入,还有助于油茶、香榧的生长。
他进一步解释,山稻常规高度约1米,在最炎热的夏季,为油茶、香榧幼苗提供庇荫,省去了人工遮阴成本,提高油茶、香榧幼苗的成活率。
刘本同给记者大致算了一笔账,套种一亩旱稻,平均亩产220公斤,每公斤100元,因为种子可以循环种植,所以价格更高,达到160元每公斤。目前,武义全县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000亩。
根据浙江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全省新造油茶、香榧林基地将达140万亩。“以此计算,产量相当可观。”刘本同说,这是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林业增效,一举多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