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怒”事件频现街头——
夏日驾车,情绪莫中暑
本报记者 余勤 通讯员 王鹏程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一桶“油”,一旦与别人发生纠纷,第一反应不是拿起灭火器,而是打开油桶、火上浇油。这桶“油”就是愤怒。最近,因为开斗气车、车辆刮擦、停车挡道等原因,一幕幕全武行频频在街头上演,触动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的深思。
一旦遇到严重堵车,马上变得焦躁,不停抱怨、鸣笛;碰到前车慢腾腾,恨不得一脚踩油门撞过去;看到行人违章过马路,开口便骂“找死”……一开车就像变了一个人,连自己也不认识,这就是典型的“路怒症”。
“路怒”事件不断上演,仿佛成为一种传染病:5月14日,武汉两司机80秒内相互别车9次;5月17日,杭州17岁的高中生小马因劝诫违章被“路怒”车主暴打……杭州交警对1200余名驾驶员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驾驶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路怒”症状。
“路怒症”,不治不行了。进入夏季,人们的情绪更易随着气温上升而波动。驾车外出,千万别让你的情绪“中暑”。
一场飞来的横祸
5月27日,慈溪网友“守望壹号”发微博称:“公交车一次正常的靠站,一个原本善意的鸣笛提醒,不想触动‘路怒症’私家车司机的神经,故意急刹。公交司机为避免碰撞,急刹致车内乘客受伤。”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据9路公交司机史师傅回忆,当天他驾驶公交车行驶在市区开发大道上,前面一辆福克斯轿车开得很慢。“我估计速度只有约30码,因为马上到站,想让他快点开方便我靠站,就按了几下喇叭。”
让史师傅想不到的是,福克斯不但没加速,反而踩了急刹车。眼看就要追尾,史师傅只能赶紧急刹车,在距离福克斯约50厘米的地方停住。此时,福克斯司机猛踩油门扬长而去。
当时,公交车上有30余名乘客,史师傅的紧刹导致一名女乘客从车厢后部直接被“甩”到前部,倒地后头部受伤。随后,公交公司派车送女乘客去医院,并支付了医疗费用。
史师傅说,公交车自重很大,为避免因刹车造成乘客受伤,驾驶员都会尽量避免紧急制动。“这次急刹车完全是为避免追尾,没想到还是造成乘客受伤。”他说。
“在这个事件中,虽说公交司机有一定责任,却是无奈之举。”慈溪市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孙经理气愤地说,即便福克斯司机认为公交司机不应该鸣笛,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合法途径向公交公司反映问题,如此行为“太过激了”。
事实上,福克斯司机的行为正是典型的“路怒”表现。
“路怒族”说法最早源于美国,俗称“开斗气车”。交警部门介绍,当“路怒症”发作时,司机往往会丧失理智,不顾一切去实施报复和带有伤害性的交通行为,此时他们所驾的车辆就变成伤人凶器。
5月3日晚9时许,昆石高速公路阳宗坡路段,一位64岁的老人被一辆奔驰车撞倒,因伤势过重身亡。交警调查发现,这场惨剧的起因,是奔驰车与老人所乘车辆在收费站排队时引发冲突,车主“路怒”后在高速公路上狂追对方20公里,并将下车的老人疯狂撞倒。
5月13日上午,济南经十路凤凰路路口也发生一起因“路怒”导致的恶性事件。当时由于直行被阻,陈女士下车找前方的斯柯达司机理论。不料“斯柯达”突然起动,陈女士双手拉住车窗边框,被拽出近10米距离,全身多处擦伤。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10%的交通事故由“路怒症”引发。我省基层交警部门反馈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由开车斗气、相互别车等“路怒症”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比增加3.7%。
一种传染的情绪
在层出不穷的“路怒”事件中,记者发现一个共同点:“路怒”的发生,大部分是由某一方不文明驾驶行为导致。当侵犯到周围其他司机的利益,同时这种违规行为又得不到执法部门的有效惩治,加上被侵犯者情绪较为浮躁、易怒,就可能通过过激行为发泄。
杭州市民尹女士平时性格温婉,是单位同事眼中的淑女,但她却有另一面。“不知道为什么,一旦遇到别人违规超车或晚上开远光灯晃眼就忍不住爆粗口。有的同事或朋友坐我的车,都会被我的行为给惊呆。”她说,为避免因开车导致自己变成“泼妇”,她能不开车就不开车。
家住杭州朝晖小区的黄先生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两年前成为有车族。“开车最难受的就是被人别车,要是遇上堵车,就会更加生气,”黄先生说:“有一次上班路上遇到堵车,眼看要迟到,还被人‘别’了几次,一懊恼就去‘别’了其他车。但事后很后悔,我不该把负面情绪传给别人。”
除了司机,乘客也会有“路怒”的表现。驾驶出租车10余年的金师傅告诉记者:“平时难免遇到一些突然超车、急刹或插队的车辆,我们都习惯了,但有些乘客,尤其是赶时间的乘客会情绪激动,甚至还会骂骂咧咧。”
湖州交警沈欢发现,强行变道、加塞等交通违法行为,最容易引发“路怒症”。“一旦引发事故,双方的情绪往往都很激动,甚至当交警来处理事故时也依旧会发生口角、推搡。”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些老司机也是“路怒”的高发人群。“有的老司机觉得自己技术高超,对其他车辆看不顺眼,尤其是对一些新手指手画脚,甚至破口大骂,往往引发不良后果。”
不少交警告诉记者,一些司机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规知识薄弱,没有良好的驾驶习惯,在路上肆意妄为,结果引起其他司机的愤怒。在因“路怒”引发的交通事故中,不少当事人表达了相同的想法:看到对方违章驾驶,特别愤怒,要“教训教训对方”。
有专家分析,“路怒症”是一种心浮气躁的表现,但也有外部的诱发因素。面对一些轻微违法事件,如果法律不能令违法者吸取教训,难免会有人试图用暴力“教训”。反思“路怒”现象,只有从法律层面严厉整治违法违规驾驶,才能避免在以暴制暴的丛林法则中激化矛盾。
一帖治病的良药
“路怒症”是汽车时代的通病,但不是汽车时代的不治之症。
最近,针对“路怒”引发的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等行为,我省交管部门加大查处力度,严格依法追究“路怒症”的违法责任。许多网友认为,大力发展包括公交、地铁以及班车等在内的公共交通系统,将是有效减轻城市车辆负载、改善城市交通面貌、缓解有车族“路怒症”的重要举措。对于那些开车时的恶意行为,执法部门应予以严惩,以法律来约束“路怒症”司机。
在国外,有不少应对“路怒症”的有效举措值得借鉴。美国不少州陆续在立法中明令禁止“攻击性驾驶”行为,如特拉华州《机动车与交通法》规定,驾驶人“不按规则变道或不安全变道”将被处以100美元至200美元的罚款,或者10日至30日的监禁,或并罚;在韩国,驾驶者违章并线对后车产生安全威胁,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前车司机肯定面临处罚;在德国,车辆在斑马线前不避让行人是绝对不允许的。哪怕只是吓到行人,只要有证人举报,司机还是会受到警察的处罚。
除了法治,还需要人们的“自疗”。而这帖“心药”,就是广大司机应认识到不文明驾驶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决定一个人是否会‘路怒’,不单纯是他的教育程度和个人修养,还有他控制情绪的能力。”省交管局负责人说,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狭窄路段车辆交会时,要坚持做到“礼让三先”。当遇到不守规矩的车辆时,要特别注意忍耐,避免过激的言行。常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充分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其实开车上路时,减压、避免坏情绪伴随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心理学专家建议,可以做几次深呼吸,开窗让新鲜空气进入车厢,听广播或轻松的音乐,或在车上放一张全家福,不开心时看一看。“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心情激动时最好不要驾车。一些不良情绪可通过打球、跑步、跳舞等方式排解,不要长期让自己处于紧张和劳累状态。”
社会学专家表示,当下,城市正快速步入汽车社会,轻微事故司空见惯。手握方向盘时动不动就上火,一不小心就会“积小错而成大患”。广大“有车族”都需自省,心中无戾气,行车才安全。
■ 专家观点
浙江锦丰律师事务所主任樊德珍:作为一名司机,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无论别人是否过错在先,都应理性对待,一旦偏离理性,必将导致恶劣后果。文明行车是一种基本素质,一方面,严格遵纪守法、提高自身修养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那些因“路怒症”导致悲剧发生的驾驶人员应依法依规给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