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经济·新浙商

门票涨价,依据何在

  记者 罗政 周蕊 张紫赟

  端午小长假期间,外出旅游的人数增加,景区门票价格又一次受到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7地超过20家景区纷纷表示涨价。其中不乏公开违规涨价,有景区为了规避监管则实行“打包加价”。

  根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门票价格在50元以下的,一次提价幅度不得超过原票价的35%;50元至100元的,一次提价幅度不得超过原票价的30%;100元至200元的,一次提价幅度不得超过原票价的25%;200元以上的,一次提价幅度不得超过原票价的15%。

  据“新华视点”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福建清源山、南京莫愁湖等7地近20家景区均提高了门票价格。根据甘肃省发改委近期做出的正式批复,从今年10月10日起,麦积山风景区的门票价格将从70元上调至旺季110元,上涨达57%。

  除了直接超标涨价,有些景区通过“打包加价”等方式变相涨价。根据甘肃省发改委的批复,今年7月21日开始,莫高窟的旺季门票价格将从160元上涨为200元。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从5月8日起,原本游客可以自行选择的门票价格为60元的“数字展示中心”游览项目,被“打包”进莫高窟统一门票,令实际门票价格上涨至220元。

  近年来,每逢景区票价调涨,相关地方部门便往往以“成本压力”为由。但从公布门票业务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看,门票业务的收益十分可观。比如,2014年峨眉山A的游山门票业务毛利率达43%,以门票收入为主的大连圣亚的毛利率达到55%,同样以门票收入为主的宋城演艺旗下的杭州宋城景区毛利率更是超过了75%。

  2014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利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等项目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上涨。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指出,我国大部分5A级景区都依托于自然和文化遗产,且由地方政府主导,这类景区作为准公共产品,却没有统一、明确、完善的价格管理制度,定价机制也不甚完善。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不少景区在涨价前都举办“听证会”,却往往沦为“涨价会”,甚至多提议的涨价幅度就已经大幅超标。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窦群认为,多地景区频繁涨价甚至违规涨价的重要原因,在于掌握了景区定价权的地方政府的收入冲动。“在地方政府眼里,景区门票收入虽不算多,但却是真金白银。就像‘印钞机’,每天都有进账。”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认为,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构成信息缺失,涨价依据也不向公众公开,门票当中是否“打包”了灰色费用,外界不得而知。“未来应优化景区听证会机制,多渠道公开公益属性的景区账本,接受公众监督,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决定权。”

  专家建议,还亟须制定规范,明确景区门票收入的使用方式,避免公共景区沦为地方政府的“小金库”。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战冬梅认为,对于景区频繁违规涨价问题,地方价格监管部门还应切实承担起责任,严格依法办事,对于失职、渎职的监管部门也应进行相应的处罚。

  (据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浙江日报 经济·新浙商 00012 门票涨价,依据何在 2015-06-23 3925085 2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