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走读

有母亲和父亲的乡村

  常山 马朝虎

  母亲打电话给我,说家里种的麦子熟了。母亲在电话中笑嘻嘻地说,今年年成不错,三亩地共打了一千五百多斤麦子,“回来吃新面吧”,母亲最后说的这句话,几乎让我口水直流。

  我回到家时,麦子已经从地里收回家了,被均匀地摊在院子里,接受着阳光的抚摸。母亲拢起了一堆麦子,用一只布袋装起来,嘱咐父亲拿到磨房里碾成面粉。

  新麦磨的粉真白真香,我用鼻子使劲地去嗅,太用力,鼻孔里沾满了雪白的面粉,还被呛得咳嗽连连,母亲笑了,拿镜子给我照,说:“看你,都成京剧里的白鼻子丑角了。”

  母亲在灶间里忙碌开了,一会儿揉面,一会儿烧锅。没一会儿,灶间就飘出了麦子的另一种香味。这时候,面粉变成了圆的馒头、长的油条、扁的摊饼,随便拿上一个塞进嘴里,能嚼出各种各样的味道。母亲换了衣服,又重新扎了头发,然后把馒头、油条、摊饼装进一只竹篮子里面,再在上面盖上一条新毛巾,唤我跟她一起出去。母亲要将用新面做的吃食,分给村子里的人分享。

  今年,在故乡那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村子里,就我们家种了三亩地的小麦。大牛家种了油菜,三叔家搭起钢架大棚种了蔬菜,老张头家前几年就把精力放在果园开发上,种上了枇杷、桃子和李子等水果,而黄小庆小两口,去年秋收后就去了深圳打工,前阵子才回来,在田里种上了水稻。

  我们先去了大牛家,放下了一些馒头、油条和摊饼。然后又去了三叔、老张头家,放下一些馒头、油条、摊饼,母亲说:“新麦粉做的,尝个鲜。”黄小庆小两口的家门虚掩着,他们在稻田里施饼肥,母亲照样在他们的桌子上放下了一些馒头、油条、摊饼。母亲带着我在村子里转了一圈,跟每一个大人小孩打着招呼,而每一个大人小孩都笑着让母亲“有空来家玩”。

  暮色开始降临,院子里的槐树上栖满了回巢的鸟儿,叫闹声响成了一片。父亲、母亲和我坐在桌子前正要开始吃饭的时候,大牛来了,他把一壶新打的菜子油放在桌子上对我母亲说:“老嫂子,菜子油摊煎饼才更香。”话音刚落,三叔来了,手上拎着的是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还有一兜子的西红柿,三叔说:“刚摘的,鲜嫩着呢。”这时,老张头也来了,带来了一筐黄黄的枇杷和白白的桃子;黄小庆两口子也来了,让我们看他们俩在深圳时拍的照片……

  母亲把黄瓜用糖醋拌了,把西红柿用鸡蛋炒了,把枇杷和桃子给洗干净了,然后把它们和馒头、油条、摊饼一起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满了。母亲又添了一些碗筷,招呼大家一起坐下来吃。屋子里也满了。

  家门是敞开着的,有些人走了,又有一些人来了。母亲和父亲忙碌着,但我知道,他们快乐着。在乡村,你种的蔬菜、粮食、瓜果并不完全属于你自己,它也属于很多很多的乡亲,大家把自己收获的瓜果蔬菜让别人分享,同时也在分享着别人的收获,这种世俗而又温暖的场景,只属于有母亲和父亲的乡村。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21 有母亲和父亲的乡村 2015-06-23 3923326 2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