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找好工业强省建设着力点

  秦诗立

  工业强省建设是浙江制造做强的主依托。2012年5月,省政府发布工业强省“十二五”规划,明确要通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浙江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迈进。

  该规划实施已历四年,强省建设成效显著。2011—2014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比同期GDP高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2.9万元/人提高到18万元/人,增长39.5%;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年均增速15.3%,R&D经费投入相当于GDP比重由1.78%提高到2.34%;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1.8%;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1.8%;两化融合指数达86.26,居全国第三。

  也应看到,浙江离工业强省仍距离较远。一方面,工业增长动力逐步减弱,2011-2014年规上工业增速分别递减为10.9%、7.1%、8.5%、6.9%;2014年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2.2%、11.2%,比2012年回落4.7、6.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工业增长质量提升较慢,2014年浙江规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1.6%,低于全国(14.3%)、山东(18.5%)、江苏(16.7%);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低于全国(6.4%)、江苏(6.7%)、上海(8.3%)。同时,全国品牌价值500强浙江入围数虽达40个,但制造品牌缺影响力,无类似华为、小米的标志性品牌与产品。

  新时期是否还需建工业强省?特别是当前“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处风口,而近五年浙江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从45.7%下降到41.7%,经济增长贡献率从45.8%下降到42.5%。

  对此,需有清晰认识,即工业强省建设是信息经济时代浙江深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主路径,是“互联网+”行动计划有效实施的关键支撑点,缺乏工业强省的技术和产业支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难以发挥出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进步价值。同时,对浙江这样规模较大、人口众多的经济体,缺乏制造做强,居民可持续就业与增收将难以有效保障,国外已有惨痛教训。故当前与未来,浙江仍需把工业强省建设放在十分突出位置来抓好、抓实。

  新时期如何建设工业强省?除继续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与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做大做强,实施“四换三名”与“浙商回归”工程外,还应进一步开阔思路和视野,寻找好新着力点。

  理念上,要突出互联网思维对工业强省建设的带动引领作用,特别要发挥阿里巴巴等企业平台的作用,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来促进工业的精准化科研、智能化改造与个性化生产。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浙江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等科研平台的支撑作用,切实加大制造做强所需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包括人力、资金、时间,来夯实浙江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基础,保障制造做强中所需“巧干+苦干+精干”能得以实现。

  动力上,要突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积极通过杭州青山湖和未来科技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嘉兴科技城、舟山海洋科学城和杭州滨江、大江东等国家高新区建设,打造浙江创新驱动航母群。同时,要突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支持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开展国际专利战略,占据创新发展制高点;支持人力资本化,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实施,及其相应科研财务管理创新、股权与期权激励创新,进一步充分激活创新动力。

  路径上,要突出块状经济向都市经济新形态的培育转变,积极借助快速交通物流网络和信息通讯网络的建设健全与广泛应用,使得现分散在各县市、乡镇的块状经济更能聚力于精细制造环节,而把科研、信息、管理、营销等总部服务布局到中心城市。对此,全省要有“一盘棋”思维,加快研究实施所需政绩考核、财税分成等体制机制创新。同时,要突出金融服务创新对工业资源的强有力优化作用,以及对工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支撑性作用,进一步推进金融强省与工业强省建设的良性互动,更好支持浙江制造做强。

  总之,新时期工业强省建设仍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头戏和主战场,需积极主动响应信息经济时代的新环境与新机遇,加强理念、动力、路径的大胆创新,力争建设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找好工业强省建设着力点 2015-06-17 3892144 2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