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一起守护大运河

《遇见大运河》剧组与安徽群众演绎行为艺术

  本报宿州6月16日电

  通讯员 季文静 记者 刘慧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杭州歌剧舞剧院《遇见大运河》剧组全国巡演第60场,今天来到美丽的安徽宿州,和当地群众一起完成了一次壮观的行为艺术——“守护”:300余位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人,一手举起心愿卡片,一手举起用红线连接的芦苇,沿着古运河形成了一条近一公里长的五色长龙,寓意运河孕育了灿烂多彩的文化。

  蓝天白云下,大家的笑脸和环境保护的意愿,在千年古运河边定格。

  清晨5点,《遇见大运河》剧组的演职员就出发赶往宿州市泗县曹苗村,两小时车程后抵达现场。300多位村民早已等候在堤坝上。编导崔巍感谢村民的支持,鼓励大家与演员一起加入“守护”行动。

  活动现场,81岁的陈邵兰老奶奶拄着拐杖,冒着烈日始终紧跟队伍,与大家一起投入到保护运河的行动中。热心的陈奶奶还为演员们讲述她几十年亲历的运河故事。

  早在活动前几天,崔巍就提前抵达被誉为“最完整的活态运河”所在地——泗县曹苗村“十里井”。临近傍晚,一层淡淡的薄雾飘在运河和寂静的小村庄、庄稼地上,增添了几分诗意的色彩。当崔巍说明来意后,淳朴的曹苗村村民都表示愿意参加。这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原以为当地群众会因为害羞而拒绝上镜,但村民们说,运河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保护大运河义不容辞。村民的回答鼓舞了剧组的每一个人。

  在与村民的聊天中,崔巍被一位性格豁达的老人所感染,在问及老人今年高寿时,老人幽默的回答逗乐了在场的每一个人:7岁,不过后面得加个零!当崔巍提起可能需要一些芦苇作道具时,这位“7岁”老爷爷直接拉着崔巍就往河道边走去,一边走一边指向远处的田地:“你看那边都是芦苇。”沿河漫步,听着老人讲述滨水而居的故事,“十里井”因距县城十里而得名的典故。老人说,现在的运河虽然失去了通航功能,但至今还发挥着灌溉、泄洪作用,继续滋养着泗县运河两岸的百姓。

  漫步在运河长堤,恍如穿越时光隧道。泗县运河,这段风景秀丽的运河古道,经历多少沧桑,顽强地流淌千年,宛如一条流动的历史文化长廊,承载着历史文脉,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崔巍说,伴随着《遇见大运河》一路巡演传播,不仅仅是发挥一部舞台精品的艺术价值,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力量,更是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对千年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大运河已经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她将与我们一起,谱写新的篇章。

  守护这条河,让我遇见你。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一起守护大运河 2015-06-17 3918350 2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