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驻得下 走得勤 帮得上

宁海向47个后进村派驻“第一书记”

  本报讯 (记者 谢晔 县委报道组 陈云松) 宁海县桑洲镇团结村环境优美,古树群、古民居等风光吸引了一拨接一拨的游客,却因村里没地方吃住留不住人,村集体年收入仅为万元。两个多月前,该县农办帮扶开发科科长董亚波被选派到团结村担任“第一书记”,经反复摸底调研后,瞄准了发展特色民宿经济、盘活闲置资源的路子。他召开“民宿富民、旅游强村”主题大会,深入家家户户做动员工作,还带领几个敢“吃螃蟹”的村民参与打造首批民宿。眼下,6个特色民宿项目已开始前期建设,预计今年底可投入经营。

  今年,宁海从县直单位竞争上岗,向47个软弱落后村、矛盾复杂村、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作为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有力举措。选出的47位优秀党员干部全日制驻村,重点解决发展问题。

  黄坛镇斑竹园村是典型的移民村,村里281户人家分居在镇区周边,村里的山地、养殖塘等资源也分散在全县四五个镇乡、街道,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县委组织部点将县法院刑庭庭长赵睿利任村“第一书记”。赵睿利到任后,了解到村里百余亩海塘因前后承包户交割不清,有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苗头,错过了4月份的放养时节,还会给新承包户带来重大损失。他发挥专业优势沟通协调,短时间内化解矛盾,两任承包人和村民对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驻村一月余,打响了“开门炮”。

  县卫计局派驻干部杨振校天天奔波在前童镇小汀村村头村尾搞调研,把突破口选在了改建新医疗站。一个标准的村级医疗站即将建成,村民有个头疼脑热,足不出村就能看病。

  两个多月来,“第一书记”走访农户4500家,梳理和破解难题数百件。派出单位与派驻村形成结对帮扶制度,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乡镇、街道及时掌握动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结对共建,全县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34个,部门与各村结对帮扶对子101个。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驻得下 走得勤 帮得上 2015-06-15 3903642 2 2015年06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