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街,不可野蛮生长
滕昶
杭州滨江的“垃圾街”要拆了。消息一出,引得不少年轻人声声叹息,其中尤以从滨江高教园区毕业的数万学子为甚。
“垃圾街”是滨江区以明德路为主干道发展起来的一片商业区。“垃圾街”里开设的小店,售卖的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的小玩意儿,还有着大量的美食摊,深受周边院校学生的欢迎。不少同学甚至将自己的课余生活“交付”在了这里。
因此“垃圾街”即将消失,让不少同学大呼伤感,毕竟,美好的求学生涯中,有太多的青春记忆留在了这里。野蛮生长起来的“垃圾街”,似乎特别能够迎合学生时代追求潇洒和渴望独立的情怀。
不过,情怀归情怀,安全归安全。“垃圾街”的消失,是城市建设进程的大势所趋。“垃圾街”原本是大学附近的村间小道,原本就不具备接待大流量人群的能力。事实上,这些年以来,随着街边店铺越来越多,“垃圾街”已经显得拥挤不堪。
不久前,“垃圾街”中心的一栋民房发生火灾,正是由于当地道路狭窄,还停放着大量的私家车,半空中还有杂乱的电线等原因,致使火灾发生时消防车迟迟不能进入。所幸这次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也足够令人们警醒。此外,大量的食肆、宵夜摊,也为食品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如今,“垃圾街”的退场,可能让情怀受损,却对安全有益。
然而,多年来,“垃圾街”越来越热闹,确也说明了它存在的价值。消费能力有限的学生,需要一个购物、聚餐的场所;周边经济能力有限的居民,也需要一个门槛相对较低、维持生计的平台。人们对“垃圾街”的不舍,也在提醒着有关部门,城市需要这样的空间。
因此,希望在淘汰“垃圾街”的同时,要记得为年轻人营造一个更安全、更整洁的公共空间。在城市建设的历程中,更应该记得不要挤占了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