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观天下

G7散场,
搞不定的难题

  七国集团(G7)峰会落幕了,“大佬”们回家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问题还是那些问题。

  一场白肠加白啤的盛宴过后,七国领导人留给世界一份洋洋洒洒的联合声明,充满表决心式的承诺、固步自封的偏见、力不从心的尴尬。

  盘根错节的全球挑战,显然不是轻飘飘几句话就能解决。世界政经格局的纷繁变幻,也不是一个日益被边缘化的“富国俱乐部”就能驾驭。

  就乌克兰危机施压俄罗斯,却又不敢把话说过头,因为叙利亚危机、伊朗核谈等不少麻烦事还要依靠俄罗斯才能解决;高呼低碳经济是未来,要跟化石燃料说再见,却又作不出任何实质性的减排承诺;警告时间有限,敦促希腊推动改革,跟债主尽早达成协议,却又拿不出化解危机的好办法;高举全球反恐和打击极端主义大旗,却只停留在“加强行动协作”的喊口号阶段;对南海问题指手画脚,却又对日本的一面之词有所顾忌。

  “大佬”解决不了全球问题,正是这个世界真实现状的投射。

  去年夏天,黑海之滨索契簇新的豪华酒店没能迎来西方宾客,G7“踢出”俄罗斯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另开峰会,双方公然决裂。今年的会议把对俄制裁大棒挥得越发起劲。从G8到G7,从最初的甜蜜拥抱到其后的形同陌路,再到如今的针锋相对,俄罗斯与西方之间颇有股重回冷战的肃杀之气。

  不过,地缘政治博弈说到底还要看“地缘”。隔着大洋撂狠话容易,跟身边的邻居硬碰硬,残局可没那么好收拾。所以跟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对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冰冷警告不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把俄罗斯称为“长期伙伴”。

  然而,俄罗斯压根没打算吃回头草。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8日说,七国集团不是有效讨论世界问题的最佳机制,“普京总统更愿意在比七国集团更有效的机制中工作”。

  七国集团看似和谐的表面之下,内部成员各有小算盘。

  早在G7峰会之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已费尽心机,左右穿梭,一心想把南海局势等涉华话题强行塞入议程,联手西方打压中国。不过,G7的其他成员显然不愿轻易得罪中国,也掂量过挑战中国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G7的东海、南海问题表态部分,“关切”紧张局势,反对“旨在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不过没有“点名”中国。对于这些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的评价是,“与事实和国际公理相差太远”。他敦促七国集团尊重事实、摒弃偏见,停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英国《金融时报》9日一篇文章写道,奥巴马政府日益发现自己处于“挑头对抗中国”的尴尬境地,而过于激进的态度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甚至可能与中国发生冲突。

  奥巴马和七国集团其他国家领导人应该记住洪磊的这句忠告:多做真正有助于妥善处理和解决争议、有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早在2008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一篇《再见G7,你好G20》的文章,就曾深入探讨过“小集团”模式在全球治理中的弊病与缺陷。膨胀的雄心与刻板的思维、缩水的影响力、羸弱的执行力无法匹配,自然无法回应全球关切,解决世界难题。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学会资深研究员斯图尔德·帕特里克说,七国集团排除俄罗斯等一系列行为显示,这一“冷战后期的产物,将重回冷战时期的角色与思维,成为西方国家在地缘政治上对抗对手的媒介”。

  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冲突对抗的陈旧思维显得如此刺目,与这个时代如此格格不入。这样的“大佬”,自然解决不了世界的难题,本身也许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据新华社)


浙江日报 观天下 00017 G7散场,
搞不定的难题
2015-06-15 3915295 2 2015年06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