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网络暴力何时休

  王庆丽

  2015年高考已然落幕,而高考作文题公布后激起的余波,却正在网络上泛滥。其中,一道材料作文中“小陈举报父亲”的新闻原型,被考生以“人肉搜索”的方式,找出其微博用户名后,屡次遭到攻击。对此 ,当事人只能多次更新微博,表明自己与题中所说的“小陈”并不是一回事。

  原来,就在一个多月前,某媒体曾进行过相关题材的报道。文中称,网友“爱心菇娘”通过微博私信“湖北高速交警”,举报了其父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的违法行为。在高达4万多条的微博评论中,一句“练了3年的议论文,就因为你举报你爸,变成要我们写信”的“神点评”,道出了众多网友心生不平的根源。

  据推测,当地的高考作文材料,讲述的是女儿举报父亲的违法交通行为。但这则新闻报道与高考材料作文究竟是否相关,大概只有出题人知晓真相。然而,考生们通过“人肉搜索”的方式将两者对号入座,把高考作文难写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无疑已成为滥用网络暴力、泄一己私愤的又一典型案例。

  从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同类事件中不难发现,施暴者隐匿于网络背后,以揶揄甚至接近于恶毒的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看似无伤大雅,实际上却会对这些言语的指涉对象,造成难以估量的心理伤害。

  更何况,在个别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暴力事件中,网友们的恶意评价,最后演化为一场肆意曝光他人隐私的集体狂欢,突破了相关的法律底线。比如,在此前发生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中,该名女司机的家人信息、住址、乃至于开房记录、生理周期等,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就被网友们纷纷起底,其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对他人人身权及名誉权的侵害。

  去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曾颁布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也标志着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网络暴力行为,从当时就已被明文规定为侵权行为,相关当事人有权进行追责。

  而在遵守法律的规定之外,笔者认为,加强道德层面上的宣传教育以及有意识的自我约束也不可少。若是每个人能够运用网络平台,更理性地表达自身的意见及诉求,让文明发言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方能杜绝网络暴力的再次上演。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网络暴力何时休 2015-06-12 3913815 2 2015年06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