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专家认为——
甲状腺微小癌,不必过于担心
记者 董颖 通讯员 王屹峰
本报讯 首届浙江(国际)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本周末即将召开,由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同举办。大会期间,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委会将计划启动甲状腺微小癌的大数据研究。
为什么举行这次会议?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教授说,因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被发现患有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
葛明华说,2000年以前,我国发病率前20位的女性恶性肿瘤中没有甲状腺癌,而在2014年,甲状腺癌已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的第3位。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2014年甲状腺手术2601例,而2010年只有1186例。
记者从杭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甲状腺癌在杭州市癌症发病顺位中,已连续两年位列第一。浙江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14年全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率为21.71/20万,位列所有癌种第6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为32.87/10万。同样,在美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已从20年前的第13位,上升到2010年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
“我们做过一个不全面的统计,做过甲状腺超声的患者大约有60%都能查出甲状腺结节或肿瘤,而在接诊的甲状腺癌患者中,超过80%是微小甲状腺癌,大部分患者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的,而过去不少患者是出现颈部包块、声音嘶哑、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才来就诊。”葛明华指出,检查技术的进步,使以前难以发现的微小甲状腺癌能够被及时检出,为早诊早治赢得时间。但有时医生们也很困惑:会不会是现在的医学过于精准,将这些也许并不要紧的微小癌都诊断出来?是不是所有微小癌都需要手术?
葛明华介绍说,目前,国际上对于肿瘤小于1厘米的微小癌治疗尚存在分歧。欧美和我国现行临床指南多主张积极手术,而日本在2006年版的临床指南中则提出,对于肿瘤危险分层处于低危水平的微小癌患者,不推荐手术,而是建议密切观察。
采访中,多位专家都谈到,对于微小癌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一切了之。对于部分低危风险患者,应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密切观察、保守治疗。
葛明华提出,医生应当根据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建议,对于危险度小的极微小甲状腺癌,如随访比较方便,可以考虑密切随访。另外,就切除范围而言,如单发孤立微小癌、无家族史及放射线接触史、无转移的患者,可以只做单侧腺体切除。对于单侧多发或双侧多发、有家族史及放射线接触史的患者,则建议进行全甲状腺切除。
“大多数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低,患者应理性看待微小癌,重视但不必畏惧。”葛明华说,有时医生建议患者暂不手术,密切观察、保守治疗,但患者担心病情恶化,强烈要求手术治疗,“这时,医生真的很为难。”
令人欣慰的是,只要尽早规范治疗,95%的甲状腺癌可以被治愈,以外科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甲状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B超可以发现很多甲状腺结节,只有1%至5%病人的结节是需要关注的。但也不是说,甲状腺结节只要是良性的,就可以任由它生长。有些结节体积较大,已经影响到外观,可以考虑切除。但有的看不到、摸不出的甲状腺结节不一定就小,如果甲状腺结节长在胸骨之后,就算长到4厘米至5厘米,也还是看不出,这也说明了B超检查的必要性。”葛明华说。
总体而言,甲状腺良性结节,如果没有外观影响、压迫症状或者并发甲亢症状,完全可以随访。开始时半年复查一次B超,两次后未见明显变化,可延长复查间隔。
一般得了甲状腺结节没什么问题,但葛明华提醒,如果患有桥本氏甲状腺炎,那么最好每半年复查一次,因为有研究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病人的甲状腺结节,恶变为癌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