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汽车生活

“互联网+”又出新考题

  周静

  这几天,互联网约租车行业的领先者滴滴和优步先后“吃了黄牌”。“滴滴”在被北京市交通委相关部门“约谈”后,宣布取消“星期一免费坐快车”活动;优步继广州分公司被调查后,近日成都又成为第二个被调查的地区。

  但是,滴滴和优步似乎并没有放慢扩张的脚步和“野心”:本周一,滴滴宣布:截至6月7日晚24时,仅在北京一城,滴滴顺风车单日订单(6月5日)便已突破10万单,提前完成了6月底全国单日订单突破10万的目标。优步公司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前不久在贵州出席“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时则宣称:“全世界有超过10亿辆车,而其中1.5亿辆是在中国。这相当于总计20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将近96%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停在车库里而不是跑在路上)。如果可以将这些车中哪怕一小部分实现100%的利用率,则可以减少很多上路车辆,从而有效改善交通堵塞。”卡兰尼克还表示,在过去30天内,优步仅在杭州就创造了超过1万个就业机会;而在整个中国,过去一个月内新增的就业机会则达到6万个。

  私家车上路拉活儿,也就是所谓的优步模式(在中国衍生出“快车”等业务名称),由于直接抢夺出租车的“饭碗”,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很多非议和抵制。然而从事实而言,互联网约租车业务确实对使用相关软件市民的出行效率、出行舒适度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以滴滴、优步为代表的移动出行行业软件公司,利用新兴的互联网移动技术有效沟通出行供需信息,既利用了现有的车辆资源、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又更好满足了打车人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双赢。

  毋庸讳言,私家车主介入互联网约租车业务,由于准入和监管门槛较低,确实也存在着私家车非法营运、平台主体责任不明确、乘客安全和合法权益如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等问题。

  城市管理者面对被“互联网+”浪潮所催生的“野蛮生长”的种种新生事物,该如何应对?虽然优步遭遇到来自全球各地的打压,但在优步的发源地美国,已有部分州和城市(如优步总公司的注册地加州和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已替优步等手机软件叫车平台制定新的监管专法,使之合法化。在国内,也出现了地方交管部门和互联网打车公司互开大门的例子:上海市交通委部分放开市场,滴滴快的打车平台部分共享数据,双方从出租车业务合作起步,被纳入约租车范畴的专车业务则紧随其后。我省义乌上个月出台的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放松出租汽车市场公司化准入、放开出租汽车数量管控、放活出租汽车经营方式等改革举措,引来众多关注。

  显然,“一刀切”的老办法无法解决新问题。如何既保护创新,又实现有效监控,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浙江日报 汽车生活 00012 “互联网+”又出新考题 2015-06-12 3879242 2 2015年06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