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为青年创客搭建拎包创业“梦工场”

金华市打造“青年创业谷” 集聚万名新创客

  为青年创客搭建拎包创业“梦工场”

  金华市打造“青年创业谷” 集聚万名新创客

  徐朝晖

  从年初国家领导人考察深圳,称“创客的活力和创造,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到“创客”一词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鼓励“众多创客脱颖而出”;再到“五四”青年节,国家领导人给清华大学学生回信,明确表示“政府会出台更多积极政策,为‘众创空间’清障搭台”。创业创新者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代正悄然而至。

  Marker,创客。他们不乏激情和梦想,但这并不能与成功之间划上等号。从之前大学生创业情况看,创业的过程比较艰难。日前,金华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万名大学生创业,打造“青年创业谷”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的放矢的扶持政策直击创业壁垒,为创客前行保驾护航,也为金华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经济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需要环境的,需要扶持的,需要服务的。”金华市招才局负责人说,金华市出台这一政策旨在吸引和集聚大学生来金华创业创新,尤其是为初始创业期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扶持。而且,金华打造“青年创业谷”,与“浙中人才谷”建设是一脉相承的。

带着梦想,向“青年创业谷”出发

  “怀揣一个创业梦想,带着一份初创激情,都可以来试一试身手。”位于金华互联网乐乐小镇的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最近在招募20个青年创客项目,准备免费提供6个月创业工位,并提供创业培训等服务。

  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是金华市与北京大学的一项重大合作成果。园区常务副总经理王力楠说,科技园不仅承担着校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合作,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使命:当青年创客们的“涌动机”和“火花塞”。“一个不经意的灵感和创意,或许就能在这里点燃,吸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王力楠说这话时充满憧憬。

  该园区搭建青年创客“梦工场”的想法,与《意见》的核心政策不谋而合。

  《意见》提出,全市每年至少安排1.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用3年左右时间,吸引和扶持1万名大学生来金华创业,培育3000个“青年创客”项目,全力打造氛围浓厚、要素集聚、成果共享的“青年创业谷”。青年创业的核心指向是当前金华市正在大力发展的“五大千亿产业”。

  “免费提供6个月的创业场地、生活公寓,还有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和政策扶持……”金华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表示,这是金华助力青年创客勇于创业创新的一次重大实践,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的创新举措。有了这样一个零门槛、低成本的“拎包创业”环境,年轻人只需带上自己的好点子、好创意。

  该负责人介绍,《意见》的扶持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及毕业后10年内的大学生,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可以进一步放宽年限。

“青创工场”提供免费工位,梦想开始起航

  呵护青年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尽可能降低他们的创业成本。金华市打造“青年创业谷”系列扶持政策可谓读懂了创客的心情。

  不管是苹果公司创始阶段的车库,还是很多创客为省房租选择的地下室,场地是创意进入实践环节受限要解决的问题。《意见》首次提出了“青创工场”的概念。

  “青创工场”就是借助科技(创业)园及民营企业(资本)、众筹机构、科技金融等社会力量,整合现有房产、土地资源,为青年创客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一句话,就是为大学生初始创业提供低成本的物理空间,引导现有产业园区免费提供创业工位,或引导大学生集中场地创业。

  不久之后,创客们就可在各产业园区内的“青创工场”享受6个月的免费创业场地。根据政策,对于提供50个以上免费创客工位并实质运营的,每个工位每年可以得到1000元的资助。同时,以园区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入驻青年创客数量、项目产出量为主要指标,给予每年排名靠前的“青创工场”一次性20万元的资助。

  园区的使命加上政策的激励,让不少园区对这一举措应者云集。目前,浙中信息产业园、金东信息软件创业园、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义乌千人计划产业园、武义科技园等十余个科技(创业)园区均有意向为大学生提供创客工位,全市建成后可提供工位12000多个。

  对大学生群体自发形成的创业空间,政策也给予同样支持。创客工位和创业者数量在30名以上的,经认定也可享受工位资助政策。也可以在农村、郊区探索建设“青创农场”等特色创业平台。

聚在“青创社区”,创业不再孤单

  “青创工场”解决的是创业场地难题,“青创社区”、“青创服务”则贴心地考虑到了创客们的生活。低成本的生活空间,便利的创业服务,将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创业、专注创新。

  一幢单身公寓,里面住的都是年轻人,洋溢着青春和激情,而且餐饮、文化、健身、娱乐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这种“小米公寓”模式将走进金华创客的生活。

  《意见》提出,将积极整合创业要素,在产业园区、高校周边和特色小镇等区域,每年计划打造200个左右人员集聚、氛围浓厚的青年创业社区。“青创社区”将采取政府购买与民营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分批集中租赁小面积公寓。对政府投资建设的“青创社区”,可按“青创工场”的工位数给予配套公寓。

  当一群“追梦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不再孤单。“青创社区”作为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生活区域,每月都会开展“青年创客沙龙”等项目推介交流活动,为青年创客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邀请风投企业与投资者参加,对接优质创客项目,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初出茅庐,初入社会,很多创业者在面对工商登记、法务、会计、税务等经营问题往往找不到头绪。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已有考虑。《意见》提出,将以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在每家“青创工场”定点设立公共服务场所,提供政策咨询、工商注册代办、公寓申请、补助申请、票务、团购等“一口式”服务。探索引进一批青年创业服务公司,加速项目孵化。

“青创基金”护航,让项目强起来

  吴姜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这位不到20岁的小伙子,受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熏陶,如今已是一名典型的青年创客,拥有自己的项目和团队,进驻金谷电商创业园,边学习边打拼事业。

  “你现在最需要什么帮助?”“资金!”吴姜宏脱口而出。他说,大学生校园创业,不乏好点子,好项目,但普遍缺乏初创资金。有的因为融资无门,梦想搁置;有的则看到资金就在前方,但无法逾越种种障碍,望钱兴叹。

  资金!资金!资金!面临资金之渴的绝不止吴姜宏一人。金华打造“青年创业谷”政策将通过培育“青创基金”为创客梦想输血。在市级“五大千亿产业”引导基金中,设立青年创客投资引导基金,吸引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在金华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个性化基金产品,定向投资青年创客项目。

  与一般主要投资于成长期、成熟期项目的创业投资机构不同,“青创基金”主要引导投资种子期、起步期的青年创客项目。除了“青创基金”,金华市以金华人才(科技)银行为试点,按照政府出资额10倍的比例,建立青年创客贷款风险池。从事合伙创业、个体经营的青年创客,最高可分别申请50万元、30万元的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全额贴息。“985”、“211”高校大学生入驻产业园区、“青创工场”,注册企业并实质运营的,还可再享受每人最高5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资助。

  从“青创工场”到“青创社区”,再到“青创基金”,呵护创业热情,营造低成本的创业环境,年轻创客对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意图可以心领神会。

系列“青创培训” 引领成功创业

  成功,无疑是每个创客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个好的创客项目,从种子落地到生根发芽,再到枝繁叶茂,直至开花结果,整个创业过程离不开场地、资金、服务等各种要素支撑,但从对不少失败案例的总结可以看出,缺乏经验让上述投入付诸东流。

  毕竟,很多青年创客首次创业,凭的只是一个创意点子和一腔热情。传授创业经验,开拓创业思路,扶上马再送一程,可以让创业过程扬长避短,少走弯路。

  “青创培训”抓的就是大学生创业期内的继续教育问题,他们将不再只是凭一己之力在战斗。以“青创工场”为主体,金华市提出组建青年创客联盟,并给予每年最高50万元的活动经费支持。联盟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优秀创业者来金华举办创业论坛,传授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活力。3年左右时间,全市计划开办各类讲座、论坛3600场次,培训学员18万人次。同时组建由在金“千人计划”、“双龙计划”专家、上市公司高管、各商会会长等组成的“青年创客导师团”,由“青年创客联盟”组织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导师帮带,解决创业困难。

  《意见》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把创业氛围和创业链向校园延伸和前置,让大学生在校园或走出校园,就能实现从学生向青年创客的华丽转身。

  比如,开设“青创课程”,通过高校创业课程学分互认,推行“专业教育+创业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比如,支持在金华高校围绕“五大千亿产业”相关专业,开设“创业班”,使在校创业与离校创业无缝对接。

  扶持政策也鼓励创客互相比试身手。为遴选一批优质大学生初创项目,金华市每年都会举办大学生创业全国巡回赛。依托青年创客联盟,与全国青联、学联开展合作,特别优秀的给予5万元资助。得奖项目在金华正式注册并实质运营的,按等次可再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资助,特别优秀的,这一金额可达30万元。

金华大学城 涌动创业潮

  两年前,冯学良还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而今,他递上的名片是金职派工作室项目总统筹。

  “金职派”是冯学良和他几个同学在校时创建运营的微信公众账号,主要向金职院学生及时传递校园新闻活动和各种实用信息。开通一年时间,粉丝数已经过万。算起来,金职院一半学生都是他们的订阅用户。

  一间工作室,4台电脑,冯学良和同学搭档分别负责设计、平台和管理,去年不到一个月时间,微信上的天狗商场已初具雏形。零食、日用品、外卖和新鲜水果都已上线,在他们的设想中,想把天狗打造成金职院师生最大的O2O购物商城。

  两个多月前,“金职派”成了首个入驻金谷电商创业园的创业型电商。金职院毕业,就在与母校面对面的园区里创业,凭借自己对学生消费心理、习惯的熟悉,冯学良对自己的团队和项目多了一份自信。更让他高兴的是,金谷电商创业园还与金职院、金华技师学院签订了合作意向,成为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创业基地。

  看到同校学长们的成功,还是大二的万梓翔坐不住了。他也约了几位有创业志向的同学,初创“学长来了”微信平台。“金职院有‘金职派’,浙师大有‘口袋师大’,粉丝群都是面向本校师生,我的‘学长来了’则是定位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公众平台,更专业、当然面也更广。”万梓翔对创业方向显然经过深思熟虑,有意避免同类竞争。

  目前“学长来了”已拥有1000多的粉丝,看起来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不过,据说微信平台才开通一两个月,搞了一次活动,目前正处于吸粉阶段。“边学习边创业吧,市里出台了这么优越的创业扶持政策,我一定会好好争取和把握。”万梓翔对自己的创业更有信心了。

  同为校友,与冯学良、万梓翔搭建微信平台创业不同的是,现在作为一名大三毕业生的沈佳东,不仅经营着20多家淘宝店铺,还组建了属于自己的B2B商城平台——悦乐名品商城,实现B2B和B2C的联动发展。

  沈佳东2012年入学接触电商,从此一头扎进了电商创业。在自己创业的同时,他还结合商务学院外贸实战课程,无偿为学弟学妹们传帮带,提供网店开设、店铺装修、物流与配送等实战指导,不断吸收有志创业的同学,共同实施创业梦想。目前,由他主导的团队已有14人,依托商城平台,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月销售额最高达30万元,日均订单最多有1000多个。

  “现在已有50多个创业团队报名入驻,其中10多家已注册公司运作。”金谷电商创业园负责人鲍旭东说。和校园创业者们一样,鲍旭东最初也是一名草根创业者,从金华1949创意工厂,到2011年创办将军188创意产业园,成为市区退二进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典型样本。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春风吹来,激发了鲍旭东再次创业的热情。草根创业者中,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有创意、有朝气、有激情,把他们的创业热情激发出来,前景是无限的。鲍旭东说,这一次他瞄准的是有3万多师生人气支撑的金华大学城,搭建金谷电商创业园平台,帮助那些有梦想、敢于追求的新时代青年圆梦。

青年创客:新时代的弄潮儿

  在金华的西大门,互联网乐乐小镇正在打造中。

  一个“乐”说的是互联网休闲娱乐,另一个“乐”则是大学生创业快乐。这里,正在成为“互联网+”的创业创新乐园。大学生、资本、政策、产业……各种资源融合,一个个奇妙的“化学反应”,也在不断酝酿新的“元素”。

  目前,乐乐小镇规划范围内已培育、引进企业620余家,从业人员1.1万人。金帆街、八达路、金衢路上,一群群的校园创业者们在奔波忙碌着。作为乐乐小镇的核心,这里汇聚了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赛伯乐浙江互联网创新中心、金谷电商创业园等一大批创业园区。有人说,这里就是金华的“中关村”,是青年创客们放飞梦想的舞台。

  当“创客”一词出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两会热词时,很多人还未完全了解它的含义。“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多年来,中国民间形成了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三大“创客”生态圈。新年伊始,国家领导人曾对“深圳柴火”有过一次探访,“创客”一词才渐为人知。

  对多数人来说,创客同样是一个陌生的群体。许多传统行业人士对他们不了解、不理解。在他们眼里,创客是一群怪孩子,过着“宅+疯”的非正常生活,做着常人闻所未闻的东西,比如“脑控飞球”、“3D打印笔”、“变形本”……至于这些东西有什么价值,则鲜为人知。而在风险投资者看来,这里是酝酿新经济的源泉,一个现在还不那么起眼的小小创意,未来就完全可能改变你我他。

  2015年,GDP增长目标下调至7%。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之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然成为时代的主流。而青年创客们,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弄潮儿、排头兵。

  从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到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创新,尤其是互联网创业,全国上下正迎来多年来最好的创业环境。

  在金华,政府全力当好创业“保姆”的角色,全程帮扶创业。青年创客们,只需安心创业、专注创新,为明天奇迹的发生积蓄力量、施展才华。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金华市打造“青年创业谷” 集聚万名新创客 2015-06-11 浙江日报2015-06-1100006;浙江日报2015-06-1100009;浙江日报2015-06-1100012;浙江日报2015-06-1100015;浙江日报2015-06-1100020;浙江日报2015-06-1100021;浙江日报2015-06-1100022;浙江日报2015-06-1100008;浙江日报2015-06-1100018 2 2015年06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