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政治纵深

幸福的花儿朵朵开

——百姓眼中的基层治理创新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共产党人深深的为民情怀,也为我们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这些年来,我省各地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建设和治理中的统领作用,与群众心连心、情相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海宁博儒桥村——

肩并肩,闯出一片天

  走进博儒桥村农民公园,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正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博儒桥村把这里打造成全市首个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景观、墙体、标牌上,都用诗词、漫画、格言、楹联等形式写着党建、倡廉警言;党务公开栏上公布了村两委成员、联村干部的手机号,村民可以随时随地联络。每名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也以图表形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老百姓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工作目标。”2006年至2008年,博儒桥村成为海宁市重点经济扶持村,村党总支书记吴清江带领村干部抓住机会,积极争取政策扶持。短短3年时间,博儒桥村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门口,危旧厂房进行了大面积改造;绿化工程也通组达户,水泥路修到哪里,绿荫就延伸到哪里;生态家园建设惠及每户人家,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管网后统一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博儒桥村别具一格地采用了“果树绿化”方式,营造果园一样的村庄。如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种桃树、枇杷树、柿子树、橘树等树木,全村果树总量达到上万株。苗木购买、运送、栽种都有专人负责,村民只需负责养护,果实成熟了可以采摘。

  早在2008年,博儒桥村就开设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2011年扩建后,面积从原来的20平方米增加到如今的100余平方米,设施一应俱全,为前来办事的村民提供舒适环境。

  村里还推出“三亮一岗”活动:党员家庭户亮身份、党员责任区亮承诺、党群七彩卡亮服务和农村党员认领奉献(责任)岗,全村划分为20个党员先锋示范责任区。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促使全村党员确立“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责任意识,也便于村民监督党员干部履行责任。

  “老百姓的事没有小事,都是大事。”吴清江这样要求自己和其他村干部。

  前年晚秋蚕饲养后期,海宁不少地方出现蚕中毒事件,博儒桥村也不例外。村两委召开紧急会议,商量解决方案,会后村干部24小时开机,一旦电话响起就及时赶赴农家,想尽办法帮农户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村干部孙法根听闻村民马根松饲养的两张半蚕出现中毒情况,立刻赶去,协调帮助购买安全的桑叶。最终,马根松避免了灾害,当年卖蚕茧收入达到2600余元。

  近年来,博儒桥村村庄环境、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村民满意度不断提高。但村干部的脚步没有停止,他们正带领村民探索土地大承包机制、发展规模农业等新路。

柯桥新未庄——

心贴心,干群一家亲

  “现在农村生活真当幸福哉,环境优美、收入宽裕、村庄平安,党员干部还经常上门嘘寒问暖。”前不久,记者走进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新未庄社区,不少村民喜形于色。

  “这点我体会最深,家里的烦心事、困难事,社区党员干部都会热心帮我们解决。”社区居民凌建夫深有感触地说,4月9日他母亲去世,社区党员干部上门吊唁,还主动帮忙办理殡葬手续。

  百姓动口,干部跑腿。“民情通”工程,是绍兴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在新未庄社区,“民情通”分成6个网格,每个网格约有150户居民,由街道和社区干部分别担任网格长和网格员,平时联系走访,及时了解群众需求。

  去年,居民王迪真患严重心血管疾病,到上海做手术花费40余万元,虽然通过医保报销了8万元,仍有30余万元债务让一家人陷入困顿。网格长王俞了解情况后,为王迪真申请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共计14000元,又为他办理因病致贫补助申请,申领医疗惠民卡。今后,他去指定医院就医,几乎可以报销全部费用。

  在职党员干部“两地报到、双岗服务”的创新做法,同样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地双岗”,是指在职党员不但要到居住地报到,而且要到出生地报到。柯桥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之所以开展这项工作,因为区级机关党员干部大多出生在农村,当地发展相对滞缓,需要他们贡献力量。于是,很多机关干部担任了各自出生地村的“驻区政府办事处主任”。

  新未庄社区目前已有41名在职党员报到,其中区管干部4名。在职党员张明朗在街道城建办工作,社区公园修缮时,他帮忙出主意、做规划,还为社区请来园林专家作指导。便民惠民服务团队带头人陈伟钢,是中广有线柯桥分公司总经理。由他牵线搭桥,社区维修电视线路变得很方便。

  在社区,群众的需求可以通过“微心愿箱”直接传递给党员干部。社区居民老鲍是一名残疾人,前不久陷入离婚纠纷,他把自己的遭遇写下来投进“微心愿箱”。很快,在法院工作的周国鑫主动联系他,帮他申请免费法律援助,妥善解决了他的烦心事。

德清东衡村——

手牵手,劲往一处使

  “成本要控制,可更要重视安全,村民安置房不能只求造价低,更要追求质量好。”“对,村里要挑选几家施工质量好、纠纷少的建筑单位,前来参加招投标。”“配套设施也要考虑进去。”近日,德清县东衡村召开的“东衡新村”二期规划论证会上,村民们讨论热烈。出点子、提建议的,是村里的乡贤参事会成员。

  东衡村的乡贤参事会,由村两委干部、老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组长等19人组成,他们在村两委指导下,发挥各自优势,义务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并在沟通民情、推进建设、监督村务方面发挥作用。

  57岁的东衡村村民高应华,一有空就跑到村里1900多亩的土地平整工地转转,看看这项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工程进展情况。高应华年轻时从事矿业,是村里的致富能人。前两年他回村养老,当起村乡贤参事会成员。“我们这些乡贤参事会成员,不拿一分钱报酬,但大家都很有干劲。”

  高应华刚上任时,村里在废弃矿山上平整出一大片土地,准备建设中心村。为保证工程质量,高应华和几名参事会成员,同村两委干部一样,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跑工地,盯住工程每个环节。“村民们选我们当参事会成员,不能只图个乡贤的名头,要为大伙实实在在做点事。村里发展好了,我们也脸上有光。”高应华说,当首批安置房落成,看到200多户村民欢欢喜喜搬新居,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如今,凡是村里发展项目的规划、实施,少不了参事会的参与和监督。村里的重大项目决策,在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前,都会听听参事会的意见建议。

  说起当初东衡村成立乡贤参事会,村委会主任陆英田觉得是“大势所趋”。3年前换届上任的村两委班子,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为保护生态环境,村里的石矿要关停,没了这个主产业,村集体经济就少了主要收入来源。更让人着急的是,全村有116名党员、70余名村民代表,人多意见杂,很难统一意见,影响决策落地和项目实施。

  “当时在村两委干部和村民间,急需一支协调的中坚力量。”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经过党员大会讨论通过,东衡村成立了由村民推选的乡贤参事会,成员都是在村民中有威望、有才能的人。

  在村党总支书记章顺龙眼中,乡贤参事会就是村两委的“智囊团”。当初,村里整治后的废弃矿山,需要填土复耕,有村民担心外面运来的渣土,是否存在土壤安全问题。乡贤参事会成员听到这些议论,及时反映给村两委。于是,村两委组织参事会成员商量,决定请检测单位定期检测土质,并公开结果。同时接受参事会建议,在填埋场附近挖塘养鱼,让村民观察鱼类生存情况,直观监督土质和水质。很快,村民的质疑声就消失了。

  “他们宣传法律法规,积极为村集体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帮助村民排忧解难。”章顺龙介绍,乡贤参事会这种基层自治方式创新,改善了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也搭建起双方沟通交流的“连心桥”。

  (本文由记者 余勤 整理)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9 幸福的花儿朵朵开 2015-06-11 浙江日报2015-06-1100011;浙江日报2015-06-1100013;浙江日报2015-06-1100019;浙江日报2015-06-1100015;浙江日报2015-06-1100020 2 2015年06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