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乐活人居

警惕:未来城市高楼病

  高层建筑在空间上可以节约土地,在视觉上丰富城市天际线,在心理上产生城市现代化的感觉,被看做是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未来城市高层建筑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甚至会引发城市病,值得人们警惕并前瞻应对。

  城市居民在以高楼林立为豪的时候,想不到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高层建筑会加剧城市交通拥堵。

  我们国家的城市道路网由于受建国初期苏联城市规划理论的影响,采用了低密度路网结构,平均城市路网密度不到欧洲同类城市的一半。但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中的大规模旧城改造,在原有的低密度路网上叠加了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建设了大量高层建筑,城市土地平均利用强度接近欧洲同类城市的两倍,加上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滞后,使得大城市交通不堪重负。

  高层建筑会产生能源负担。

  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会产生大量的能耗,高层建筑的用水比多层建筑的用水能耗高得多,高层建筑大量使用的玻璃幕墙墙体保温性能较差,热损失最多时可达砌体围护墙面的10倍;还有高层建筑的空调系统,由于高层产生的风压加大而导致的热损失也大大增加。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亚非拉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埃克哈特·吕贝克教授曾和笔者交流时说:“中国现在投资上造得起高楼,但将来在能源上不一定用得起高楼。”由于能耗巨大,已经使得高层建筑远离了低碳概念,也加重了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保障的压力。

  高层建筑会使城市天际线混乱。

  城市之美既要微观尺度的风格和色彩的协调,也需要宏观尺度的建筑体量及城市天际线的有序协调。当前大量建造的高层建筑,使城市内部建筑空间体量反差很大,空间尺度缺乏人性味,空间形态缺乏组织性。天女散花般随意布局的高层建筑,也使得城市天际线参差不齐、城市空间肌理混乱。

  高层建筑会降低城市环境质量。

  高层建筑会阻碍城市空气的对流,既影响城市内部污染物的疏散,也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的副作用。高层建筑会产生城市高楼风,使城市内部环境舒适度下降。高层建筑大量使用的玻璃幕墙会产生光污染,也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高层建筑会增加城市防灾压力。

  首先,高层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隐患,高楼一旦失火,会形成烟囱效应导致立体燃烧,从下往上的蔓延速度非常迅速,但人员撤离又与烟火蔓延的方向相反,加上高温和有毒烟雾,致使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非常艰难。其次,高层建筑在防震方面存在隐患,在设计时会增加难度,在建造时会增加造价,在地震时会增加逃生难度。三是高层建筑在防战争次生灾害方面存在隐患,高层建筑遭空袭倒塌、次生火灾等会大大加剧战时受灾程度。

  高层建筑会带来高空坠物社会问题。

  虽然高层建筑先进的玻璃幕墙、铝板幕墙、石材干挂幕墙理论上能保证二十五年甚至三十年以上的安全寿命,但如果施工或材料质量打折,建筑幕墙安全性就会大打折扣。2011年5月18日一个下午上海一连发生三起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坠落事件,已经给高层建筑的幕墙安全敲响了警钟。预计到2030年左右,我国二十一世纪初期大量建造的高层建筑的幕墙安全问题就会逐步显现,甚至会大量爆发而成为社会问题。

  高层建筑会造成未来城市再改造的困难。

  现在城市旧城改造主要是靠提高容积率来获取土地升值,以平衡拆迁投入、基础设施改造投入和拆迁户安置。原有0.5左右容积率的城市旧城区改造成为3.0以上的容积率,其经济推动力巨大。但设想一下,如果100年以后3.0容积率的高层建筑,想要再进行改造的话,其路径何在?城市高层建筑会给未来城市再改造带来很大困难,会严重影响城市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高层建筑可能导致未来城市中心区的衰落。

  由于城市中心区存在大量高层建筑,未来人们很可能会出现对高层建筑高空坠物的恐惧,会出现对高层建筑防灾安全的忧虑,会出现高楼老化后的审美疲劳,会出现高楼老旧后维修基金短缺而带来的社会矛盾,会出现高楼密集产生的交通拥堵的痛苦,会产生对城市中心高层建筑密集区人居环境质量的不认同感。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市郊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对城市富裕家庭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郊区化将是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未来城市政府财政预算不像现在这样使用。全民所有的公共财政想要花在局部的旧城改造上会有越来越多的障碍,未来城市旧城区的改造难度会越来越大,城市中心区衰落的危险性也将越来越大。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

  各方关注城市高层建筑未来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加强对城市高层建筑问题的学术探讨,提高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高楼病”的预测准确性,防止在土地节约单向思维下可能出现的规划建设失误。

  反思我省城市高层建筑建设对城市景观效果的影响,改变城市规划对城市建筑高度按地块控制的方法,采用按区域或全城统一控制的方法,加强城市建筑高度管理。

  结合自然资源特点和人文特色,对我省山区盆地城市、小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实行建筑高度限制,培育有浙江特色的“诗画江南”人居环境。

  在土地节约导向和安全防灾导向、景观风貌导向兼顾平衡下,适当限制高层住宅的建设。对高层商务办公楼的布局尽量集中至城市核心商务区,防止因高层建筑随处布局对城市空间肌理的破坏。

  严格管理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在超高层建筑项目土地出让前,对景观影响、交通影响、安全影响、环境影响及经济形势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浙江省政府参事 陈桂秋)


浙江日报 乐活人居 00012 警惕:未来城市高楼病 2015-06-11 3912635 2 2015年06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