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于你,仍有无限可能
有一年,也是在高考快要来临的前夜,上虞春晖中学校长李培明在办公室听到安静的校园里传来打球的声响。循声望去,只见一名男生在月光下独自打篮球。李培明很好奇,走过去和他聊了起来。
男生不主动,只是问一句答一句。几年级的?高三的。心情不好吗?不完全是。高考压力大?不是。
最后男生说,他知道自己的基础薄弱,无力改变,只觉得虚度了3年,深深后悔。
“事已至此,没有回天之力了。有多少能力,正常发挥就是了。”李培明说,如果你今天的感悟是有效的,进大学之后你还可以改变,“路很长,可以改变。”
以这个故事作为开头,是想把李校长的这句话送给考生们——“路很长,可以改变。”
今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减少,这与人口出生周期变化有关,也与近些年来弃考的学生增多有关。出国留学是很多高中生放弃高考的主因,而其他原因如选择高职单考单招、创业,也都是这个时代涌动的潮流。生在今天的你,远比你的父母一辈有更多选择。出国留学、读职校学技能、创业都是时代催生出的变通之道。
成才之路有很多种,高考并不是唯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近日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玩家”。
李培根说,他一贯主张让学生自由发展,让他们更好地成为自己。他举例说:“一些年轻的玩家对美国社会的创新贡献很大,这些人不一定有什么高学历,不是我们理解的‘人才’,但其实他们是人才。不是说社会都要把人培养成这样,而是要有一个利于他们更好成长的环境。”
与“玩家说”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的“悟性说”。
“悟性重在悟,它是在无功利、无压力、无恐惧的心境下,通过自学、自问、自疑、自答、自赏、自娱等一连串的顿悟过程而获得的。”刘道玉认为,最高的学习境界是“悟性”,学生们学习优劣的区别,不在于分数之高低,而在于悟性之有无。悟性与知识多寡无关,与学历、学位无关。“有学历甚至高学位而没有悟性者,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在刘道玉看来,一个人能否成才,不在于名师、名校,不在于学历和学位高低,不在于是否出国留学,不在于学习条件之优劣,更不在于家庭是否富有,而只能取决于自己的志趣、理想和执著的精神。
高考是什么?它或许能决定你的学历、学位,但并不能决定你能否成为杰出的人才。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唯学历是举”并不能带来更大的活力,这也正在成为倒逼教育改革的不可逆转之势,促使人们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成才。
高考是什么?它只是给你一场艰苦锻炼,让你以18岁的心智和意志去对抗一时压力,然后给你一个起点,让你的悟性在未来的情境中无尽生发。
正迈入考场的你,何妨将高考视作与过去12年求学时光的一场告别仪式?今年北大给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发了一封公开信,其中一句话正好寄语于你:“你的能力并不止步于此,未来于你,仍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