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走读

话社戏

  慈溪 菜丛

  说起“社戏”,老中青三代并不陌生,因为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有鲁迅的《社戏》,还有很多人是从鲁迅的小说中看到的。

  《辞海》解释:“社中演戏亦称社戏。”早期社戏的形式与内容,限于祭祀土地神,一般来说一年两次:一在春天,名为“春社”,此时行将春耕春播,祈求社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在秋天,名为“秋社”,此时收藏已毕,庆贺禾谷丰收,酬谢社神庇护,祈祷新岁再稔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戏的形式与内容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先是祭神祈福,然后开演节目,诸如杂技、戏曲。社戏一般演三天,也有六七天甚至十天的,因此村民常有社戏看,诚如南宋大诗人陆游笔下的 “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

  社戏中演出的戏曲以本地流行的地方戏为主,由乡村的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属“群众文艺”;近代以来也有专业剧团的大戏,专业剧团指演员较少、行头道具等较简陋的戏班子,自备车马或舟船,往来于各乡村,应邀聘为民间的祭神演出,供百姓藉神诞以行乐。一村演社戏时,引东西南北村民踊跃前来观看,轰动方圆十余里,热闹非凡。

  演社戏的戏台,都与土地神等庙宇联在一起,统称“庙台”。江南水乡的土地庙大都建在庙宇前面的水上,故庙台又称“水台”、“河台”。水台背靠陆地,三面环水,水乡河港交错,船是主要交通工具,村民驾着船去看戏,看戏的也都或坐或站在船上,其情景如同鲁迅《社戏》里的描述,台上灯、船上灯、岸上灯、天上灯,波光粼粼,倒影如画。清人童谦孟的竹枝词中曾做形象写照:“岳神赛罢赛都神,演出河台戏曲新,两岸灯笼孟育管,水中照见往来人。”

  绍兴社戏中的“水军戏班”,十多年来活跃在城镇、乡村,以社戏演出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同时也为当地百姓带去欢声笑语、热闹祥和。社戏流传至今,已逐渐演变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农余休闲节目,虽然如今民间娱乐形式层出不穷,但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活动,社戏仍是绍兴农村百姓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村各镇在重大节日或特定时节常常会邀请当地越剧团、绍剧团和民间戏班来演上一场社戏助兴。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21 话社戏 2015-06-09 3879332 2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