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防台,全省总动员
本报记者 颜伟杰
目前,我省防汛工作已进入实战状态。降水明显增多,主汛期越来越近,我省各级防汛部门都做了哪些防汛准备工作?“五水共治”中各项水利工程进展如何?日前,记者就此采访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相关部门负责人。
加固病险水库海塘河堤
记者:我省水库、山塘众多,而且小水库、小山塘特别多。受极端天气、“老龄化”等因素影响,这些水库、山塘目前的安全状况如何,能经受住洪水考验吗?
王春来(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水库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而且水库安全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所以我们一刻也没放松过。
今年早在春节前,我们就布置了全省汛前防汛大检查。3月上旬,省防指、省水利厅又组织11个督查组,对各地汛前准备工作进行抽查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重点问题跟踪督办,在主汛前全面消除安全度汛隐患。
4月30日,省防指又下发开展“大排查、大整治”通知,要求各地在前阶段防汛大检查基础上,以防御当地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最强台风为目标,对洪涝台灾害风险隐患进行网格化大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重点薄弱环节逐一实施整治。
据统计,去年汛期以来,全省水利部门已累计完成133座病险水库、668公里海塘河堤加固和57万亩圩区整治,分别达到年度计划任务的133%、134%和141%。
不久前,省水库管理总站还会同省设计院等单位组成检查组,随机挑选全省10个县(市、区)共28座水库,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明察暗访。根据反馈,被检查地区的水库安全管理工作总体较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责任制基本落实。
不过,检查中也发现个别小型水库大坝、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存在局部渗漏、破损、杂草丛生以及巡查员履职不到位等现象。对于这些问题,已要求相关单位整改,做好本地区所有水库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几大防涝排涝工程投用
记者:汛期雨水增多,我省各地的排涝设施建设情况如何?特别是杭州、宁波等城市,往年常受涝水侵袭,今年水利部门做了哪些努力预防洪涝灾害?
王春来:防汛防台是个系统工程。我们一直以“强库”、“固堤”、“扩排”等三类防洪水工程建设为重点,完善“上蓄、中防、下排”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提高流域、区域整体防洪排涝能力。
平阳顺溪水库成功下闸蓄水,新增库容4265万立方米,减轻了下游顺溪、南雁、水头等防汛重灾区的行洪压力;兰溪农防加固五年任务提前两年完成,大幅度提高了兰溪抵御洪涝的能力。5月初,杭州城东的三堡排涝工程正式试运行,将扛起今年杭城防洪排涝的大梁。三堡排涝工程设计的4台排涝机组,全部开闸时可以把运河水源源不断地往钱塘江排,24小时能抽走1700万立方米水,相当于1个半西湖的水。
去年汛期以来,我省已新增强排能力每小时129.6万立方米,是年度计划任务的130%。余姚陶家路江泗门泵站去年7月底顺利实现试通水,在8月中下旬强降雨期间,首次启动应急排涝68小时,累计排水总量600万立方米,应急排涝作用明显。
另外,我省目前正在开展“千人万项”蹲点指导服务行动,组织全省水利系统千名以上干部和专家,推进千项重点水利工程,带动万项水利项目,通过调查研究、业务指导、解决困难,全力推进全省水利工程建设。
应急防洪防涝体系完备
记者:我们在应对短历时暴雨、突发山洪等灾情时,各地的应急处置体系是否有新的改善?
王春来:经过多年建设,我省已基本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防汛体系。当自然灾害突发时,每个乡、村或者居住点,都有组织能迅速带领群众实行避险并组织救援,即开展“乡自为战”、“村自为战”。
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方案中,把基层防汛体系设计成由组织、责任、预案和预警及响应等四大体系构成,同时制定保障、组织实施和考核验收等措施。
4月15日,全省各级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责任人、重要堤防和蓄滞洪区防汛责任人以及农村水电站防汛安全责任人名单已在各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与此同时,全省各级防指成员及21.6万名防汛防台抗旱责任人都已调整到位。
针对近年来防汛防台抗旱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在建水利项目点多面广的情况,各级水利部门及时组织修订完善防汛防台预案,督促项目业主编制好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方案。据统计,目前全省已编制防汛防台抗旱各类预案3.38万个。
各地还及时补充防汛抗旱物资,全省储备各类防汛袋2652万条、土工布116万米、救生器材13.6万件、舟艇2939艘,以及砂石料、发电照明、机械等总价约4.58亿元的物资,并组建约3.55万人的防汛抢险和抗旱服务队伍。
5月下旬,在全省开展“预案演练周”活动。5月21日,我们还在钱江源头的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进行全省防汛机动抢险暨衢州市防汛演练。
全省各市县和乡镇、街道防汛防台部门要按照防汛应急预案的要求履行职责,加强对山塘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涉水工程、农村危旧房等重点领域值班巡查,明确避灾场所、转移路线。
当然,不管是防汛防台还是抗旱,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安全,我们也要提升群众的意识,及时传播相关知识和技能,实施群防群治,发挥群众的力量,共同做好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