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步鑫生的最后印记

“卸去改革先锋的光环,他是一个重情义的好人”

  本报嘉兴6月7日电

  记者 李茸 县委报道组 李刚

  昨晚,改革先锋步鑫生因病在海盐去世,享年81岁。今天一早,记者赶往海盐县殡仪馆吊唁。

  在殡仪馆万古堂里,只见步老面容安详,静静躺着,依旧是他在世时的样子:穿着衬衫、西装,打着领带,戴着眼镜。他的好友说,他是裁缝世家出身,很注重仪表,连假牙,都根据他生前的嘱咐佩戴上了。

  斯人已逝。他的几位好友向记者讲述了步鑫生晚年生活的点滴。虽然在外面漂泊26年,但步鑫生还是大家所熟知的那个步鑫生。

  据悉,明天上午10时,在海盐县殡仪馆,将举行告别仪式。

  对故乡情深义重

  “他个性很强,是一个好人。”2008年才与步鑫生结识并成为忘年交的张新祥说。

  张新祥今年53岁,为海盐县统计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当步鑫生大名响遍全国时,张新祥还是个小年轻,在海盐某乡镇企业做供销员。

  张新祥有一次去龙游采购纸张,当年还是计划经济,而他们采购的纸张都是计划外剩余的,一般只能采购到一两吨。但张新祥打出步鑫生家乡企业的招牌后,对方同意供应20吨。

  当时,像张新祥一样,不少海盐人都是这么做的,效果很好。步鑫生成了这辈海盐人的“偶像”。

  2008年,步鑫生曾经回到海盐。在别人介绍下,张新祥第一次见到步鑫生。激动不已的张新祥送给步鑫生一套书: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并在扉页上写下自己当年打着步鑫生牌子去采购的故事,两人成了忘年交。此后,张新祥每周都去探望步鑫生,和这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家聊聊天。虽然相差20多岁,但两人相谈甚欢。在生活、就医方面,张新祥对步鑫生也诸多照顾。

  2013年12月,步鑫生要在上海一家医院动大手术。头天晚上,步鑫生将张新祥等陪着的朋友叫到身边,在大家见证下给儿子和海盐县分别写信,说如果这次自己过世,不能责怪医院,医院已经尽力。另外,自己的字画、书信等物品,全部捐献给海盐县政府。在场的朋友都作为见证人,在这两封信上签了名。

  言出必行。2014年6月12日,步鑫生回到海盐定居后,向家乡捐献所有珍贵字画、印石、全部证书、信件和生活用品。其中一幅字画,是别人送给步鑫生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卖到30万美金的高价。

  病重依旧倔强

  步老最后的定居之所,位于县城富亭路金三阁小区。在重病缠身、生命行至尽头时,步鑫生依旧很倔强:能走路绝不坐轮椅,能坐着绝不躺着。

  身体状况稍微好点时,他每天坚持自己看新闻联播。去世前2个月,他已经很难坐着了,于是每天请照顾他的人给他讲新闻,并特别关注反腐和改革创新方面的内容。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在海盐人民医院治疗的步鑫生因无法进食,靠打营养药剂维持生命。他知道自己时辰已到,拒绝住到好的病房,也拒绝再打营养药剂。他表示,要把这些资源留给需要的人,不能白白浪费在自己身上。亲朋好友不忍心,只好偷偷地给他打营养药剂。

  今年62岁的林坚强和步鑫生是四十几年的老朋友。当年林坚强在海盐县政府工作,和当时还是普通工人的步鑫生就成了朋友。

  那时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人们思想还很禁锢,他能打破条条框框;他能敢为人先,能创新改革,也得罪了一些领导和工人。如打破大锅饭、奖勤罚懒,他的一些举措比较前卫。当时为接待外宾,他专门设置接待室,建样品室,在那个年代就是第一个。

  除了思想前卫,爱接触新事物,性格上不服输,林坚强说,步鑫生还是个很懂得感恩、重情义的人。上个月底,一位多年老友从杭州专程来海盐探望他,当时他正在海盐人民医院住院,状况不是很好,但要求出院回家接待老友。回家后,他洗澡、梳头,穿上标准的白衬衣、西装,系上领带,以良好精神状态接待好友,接待完又回到医院。

  在温暖中离世

  林坚强还告诉记者,步鑫生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花费无数心血的海盐衬衫总厂没了。

  步鑫生虽于1988年离开海盐,但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海盐县委、县政府在南北湖风景区建立了步鑫生改革精神陈列馆。在步鑫生捐赠个人物品后,县政府为此特地举行步鑫生先生个人物品捐赠仪式。在他癌症复发定居上海期间,县委、县政府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家乡朋友多次赴上海看望他,并邀请他回家乡休养。他回到家乡海盐定居后,县里领导多次上门看望慰问,对他病情和生活起居予以关心照顾,海盐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对他嘘寒问暖,提供各种帮助,让他在家乡度过温馨晚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步鑫生的最后印记 2015-06-08 浙江日报2015-06-0800006 2 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