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推进农村事务规范化运行
村务晒出来 权力关进去
本报杭州6月4日讯 (记者 黄宏) “电饭锅,255元;邵成久小工工资,250元;3月夜巡工资,7000元;提取备用金,2万元……”在网上打开宁波市北仑区春晓镇三山村村务公开页面,4月份村和各组的一笔笔支出都有详细记录。村民如有疑问,还可以到镇会计服务中心查询,调取原始发票凭证。
农村“小微权力”,直接关系着村民切身利益。以往,村干部徇私,多半靠“暗箱操作”,村务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彻底则是其“表现形式”。对农民来说,“小微权力”其实并不小:村级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宅基地审批、低保户申请……样样都不是小事。
基础不稳,地动山摇。村级“小微权力”的行使,也需要明确的边际,以及透明的运作过程,这样才能堵死徇私的口子,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近年来,我省各地围绕如何监督小微权力,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晒权,让“村官”权力晒在阳光下。宁波北仑区编制了《农村“小微权力”运行操作手册》,列出了“村官”的“权力清单”,并且明确要求各村通过“公开栏”、“明白墙”、数字电视和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对权力清单中“村官”的权力范围、运行流程以及村务工作全程公布,便于村民参与监督;宁海县通过梳理村务工作的36条“权力清单”,列出19项村级公共权力事项,以及17项便民服务权力事项,让村级“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并装进制度“笼子”。
俗话说:“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公开则能发现某些不良痕迹。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在所辖的每个村都建立了村务公开室,将不适合在公开栏公开的文件、材料,全放在室内,村民可以随时来查询。白枫江村党支部书记陈礼通说,此举减少了猜疑,拉近了村级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
制订操作流程,则有助于让“小微权力”全透明规范运行。最近,桐庐在全县推广了《桐庐县村级权力清单三十条》,其中特别列出财务开支、报账员现金支取、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30项权力事项流程图,明确这些事该什么人办,办理步骤如何、权力怎么运行的流程,同时还规定在运行过程中,哪些内容要公开公示;温州市龙湾区将村级招投标管理、村级财务管理、阳光村务、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小微权力”分解成18个权力运行流程图,汇编成册,公之于众。
徒善,不足以为政。在监督和规范“小微权力”的过程中,我省各地进一步细化了责任追究的办法,具体包括停职检查、免职,到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处分,还附加了扣发固定报酬、廉政保证金和目标考核奖等经济手段,从严追究村干部违规违纪行为。仅在北仑,去年就全区通报批评了4起村干部权力运行不规范行为,22名村干部被问责处理。
限制“小微权力”,不少村干部尝到了甜头。早些年,宁海县岔路镇渡头村按照养猪村民的人数,给他们分配了“猪留地”,去年村里开始搞旅游开发,不少村民跑去问“猪留地”的补偿,村委会主任章宏林拿出一份决议说:“你们放心,有这份决议在,今后补偿的钱一分也不会少给大家。”
“小微权力清单”推出后,“村官”的权力运行得到约束,村民的监督监管更加有力,村务工作更加透明,农村行政开支有效减少,党群关系也更加和谐。在武义和磐安,各行政村基本实现“零招待”,村级党员“零集体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