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艺海无涯不老松

韩天衡70年书画印展在杭启幕

  本报杭州6月4日讯

  记者 刘慧

  西湖清风,墨韵飘香。今天,“不逾不矩——韩天衡学艺70年书画印展”和“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届书画印展”同时在浙江美术馆启幕。

  走进展厅,丈二巨制的《松云皓月图》和《杨万里诗意图》尽显淋漓笔墨和绚丽色彩,这两种不同的风格,透射出文人画特有的雅致和幽远气息,给人无尽回味。巨幅榜书《涛声》《不逾不矩》充分显示了扎实的书法功底、驾驭笔墨的能力和饱满的创作激情。

  今年七十有六的韩天衡,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的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擅长篆刻、书法、国画、美术理论、美术教育,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复合型艺术大师。他的篆刻奇崛瑰丽,书法宽博雄浑,国画清奇恣肆,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收藏。他的美术教育严谨、灵活,先后出版过百余种著作,其中,《中国印学年表》《中国篆刻艺术》填补了当代印学研究的空白。

  “艺术是我的至爱,是精神生命的支柱。”韩天衡4岁习书法,6岁学刻印,继而绘画。“当时人小,不知道钢刀的厉害,有一次一刀刻下去割到了手,流了很多血。血是不能白流的,所以我下决心一定要把印刻好。”韩天衡回忆,后来在郑竹友、谢稚柳、陆俨少、沙孟海、李可染等师辈的教诲下,一路心无旁骛地浸淫其中。“我始终怀着很纯粹的想法,就是不断地拓展艺术空间,形成一个多领域的高端艺术体系。”韩天衡70岁刻印自称“老学生”,73岁时又刻“老大努力”印自勉,75岁再刻“老来多梦”……

  本次70年书画印展,通过210件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作品,充分展示了韩天衡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观其作品,可见深厚的传统功底。陆俨少、陆维钊当年曾说:“别人的印章,上海话叫‘挖出来的’,天衡的印章是真正刻出来的。很自在很随意地刻出来,不做作。”韩天衡在现场为观众导览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诠释了篆刻创作中的六忌:忌妄为、忌偏食、忌去古、忌匠气、忌单一、忌自满,充满了思辨色彩。

  韩天衡还是一位有远见的艺术教育家,他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收徒教学,40多年来坚持义务教学,因材施教,如今他的弟子已有240多人,遍及天南海北。转角的另一展厅,呈现的是“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届书画印展”。202位韩门弟子的211件作品参展。真可谓桃李满园,人才辈出。

  韩天衡是江苏人,与浙江有缘,曾在温州待了4年,临摹秦汉印,打下了基本功。23岁时参加西泠印社的展览。“我6岁开始刻章,到参加第一个展览,经过了17年。所以我常对学生说,首先你要寂寞5年,要沉下心去。现在有些人今天学,明天就想成家,后天就想成大师。这不行,一定要甘于寂寞,沉下去。”

  教不严,师之惰 ,展厅即教室,他告诫弟子:“我这寂寞而悠长的70年,苦中生乐,唯一与学为伴。往昔是这般学过来,今后还将这般学下去。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才能老勿自缚、老有所得、老去无悔。”

  艺无涯,学无涯。“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我距这九十甚远,即使日后有幸抵达百里,前头的目标又将是行千里者半九百。70年的展览,权当是我学艺途中的一个驿站。是小结,审视既往;是起步,寄望未来。”

  说这样话的人,心是不会老的。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艺海无涯不老松 2015-06-05 3904633 2 2015年06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