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浙江财经大学思政教育变活泼

“行走课堂”为心灵导航

  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赵蕾

  本报讯 “在中国财税博物馆,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块展板——《公费就餐与〈岳阳楼记〉》,读过《岳阳楼记》,大概都会以为滕子京是个廉洁奉公的人,但这块展板上却写着他因公费就餐而遭贬的事实。”

  在浙江财经大学A幢105阶梯教室里,讲台上站着的是个青涩的女生,而台下的同学正看着她放映的PPT。放映到个别页面时,坐在第一排的浙财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任华正学会不失时机地加以点评:“不要为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寻找背后的合历史性、合规律性,善于运用原理来解读现象。”

  这是一堂名为“寻访归来”的思政课,目的是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在参观调研的“行走”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学习。

  无形之手为学生“导航”

  华正学说,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上,他更像是一个“导演”。“我给他们任务、舞台,把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但这并不只是 “放手”那么简单,反倒需要一双更有力的“无形之手”为学生导航。

  华正学的这个班由14级法学实验班和财税实验班两部分学生组成,他安排法学实验班的学生去寻访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居委会——上羊市街居委会,安排财政实验班学生寻访中国财税博物馆。尽管两个地方都在杭州市区,但同学们之前还从未听说过。

  确定寻访地后,更重要的是带着问题去寻访。华正学出了几个调研题目,比如,去财税博物馆的学生要弄清中国税制史的大致脉络、经典财税理论如何适应现代财政制度、总结有何体会收获等。

  学生对哪个题目感兴趣就加入哪个组,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汇报”。

  到博物馆居委会调研

  华正学没想到,14级法学实验班居然有学生会在思考“从保甲制到居委会的沿袭与发展”时,总结出“踵事增华”这个词。“这个词,从学理上来说也是立得住的,怎么能想到这个词的?后来一问,是他们班公认的才子想到的。”

  华正学欣喜异常,让这名同学说说“踵事增华”的来处。

  这名男生名叫童韬羽,他从容介绍道:“踵事增华最早出自萧统的《文选》,指继承前人事业,使它更美好完善。我心想,把这个词用到‘反思与总结’部分很贴切,也能概括其意义。”

  进行“成果汇报”有时间规定,每组不得超过5分钟。把实地考察和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PPT,等于要将几千字浓缩成一篇短演讲稿,先得把内容吃透,而“反思与总结”是PPT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更是要求不偏不倚、高度概括。华正学说,这组同学的调研很深入,善于钻研,也带有自己的思想,十分难得。同学们听了之后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善于反思是法学院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是法学专业主义的体现,行走的思政课让我们变得更加主动思考。” 法学实验班班长李恒昊说,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居委会,同学们看到了过去在居委会做宣导工作的打更人的雕像,还看到了现在的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追到门口,向前来咨询的居民继续做解释……“这些都是在学校里、寝室里无法了解到的,也是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的。”

  让大学生真心接受

  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下课铃声响起,华正学微笑着总结:“每个寻访地都得到了立体性的架构,看起来‘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时间关系,有几组同学准备了但来不及上台讲了,我们下次再继续……”

  一些学生仍没有走的意思,围住老师继续探讨。

  华正学坦言,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安排几堂这样的课。除了老师讲,还要让同学们进行调研,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这样的思政课很活跃,老师和学生互动,在课堂上有了对话,老师们也非常享受这种“对话”的感觉。但让学生们走出去调研,课程内容和课时都要作出相应调整,师生要投入的精力也很大,过量就容易“疲”,所以要达到“行走课”的最好效果,保持一点新鲜感很有必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的科学理论是真理,要让大学生真心接受,思政课应该和风细雨、入情入理、讲究形式。”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主任邱风说,“行走的思政课”倡导师生互动,所以更契合大学生的认知接受习惯。

  记者手记

  “行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浙江财经大学对传统思政课的一次创新,目的是让思政课的教学更活、更生动可爱,而具体做法是教师们立足杭州以及全省的历史文化资源,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为他们安排“行走”目的地,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参观,带着问题进课堂。

  华正学说,现在的学生很有思想,他们知识面广,对感兴趣的问题很关注,所以,思政课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式应该多样活泼,但也不能让形式过度而冲淡了内容。只有在保留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华正学保存着各专业学生的优秀思政作业:数学与统计学院2011级学生毛伟,重点研读了经典统计理论后,写了题为《革命的统计学》小论文;法学院2011级学生程晓西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法律条文……

  “专业知识只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当其时,就是活学活用。”华正学说。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行走课堂”为心灵导航 2015-06-05 3903685 2 2015年06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