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文化强省

浙南:龙泉市住龙镇住溪村

红军学堂放光彩

  见习记者 金春华

  市委报道组 鄢鸣 潘枫

  本报讯 从浙南小城龙泉市中心出发,向西北行进50公里,便来到仙霞岭山脉深处的小镇——住龙镇。

  雨后初霁,住龙镇宁静而忙碌。在该镇中心村住溪村,住龙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谭璇正趁着课余时间,带着几个学妹和一群外地游客参观村里的红色礼堂。从四年级当上红色小导游开始,谭璇已接待了近百批四面八方的客人。

  龙泉是浙江的革命老区。1935年,粟裕、刘英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创建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住龙镇就是根据地中心区域。80年过去了,当年的红色印迹仍在,只不过,当时的苏维埃政府会议旧址、粟裕将军办公旧址以及中共特委旧址等已被改造成了红军学堂,与村里2013年新建的大礼堂连在一起,构成了与众不同的“红色文化大礼堂”。

  “我们的文化礼堂有好几部分,有常见的老年活动室,还有村史廊、民风廊、文化廊等特色场馆,均围绕着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军街等红色旧址展开。”住溪村党支部书记廖家鸿介绍说。

  在2013年成为“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之后,住溪村的红军学堂等场所就成为了开展红色党建教育的重要阵地。截至目前,已有党员干部7000多人次来此接受过红色教育。

  跟着红色小导游,走过蜿蜒曲折的小弄,我们来到一块用鹅卵石铺就的广场。广场东边几幢古民居,就是大名鼎鼎的红军学堂。

  街上,不同时代的历史印迹早已融入老街坊们的日常生活。今年68岁的张七根喜欢在茶余饭后给儿孙们讲当年自己父辈参加红军闹革命的故事。“宝贵的红色历史不能被遗忘,革命精神更不能丢。”老人的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自豪和兴奋。

  从红军街出来,不远处就是住溪村大礼堂。已退休的原镇文化员李文龙正忙着准备晚上要播放的电影。碟片架子上,《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红灯记》等经典红色电影整齐排列着。李文龙介绍,目前每场电影都会有7成以上的上座率。很多老人都是一吃完晚饭,就带着孙子孙女过来“占座”。

  除了放电影,李文龙也承担着策划、组织村里举行文化活动的任务。李文龙说,近两年来,除了一些日常活动,文化礼堂里已经举办了十来次大型红色集体活动。

  “文化礼堂”作为村民的“精神家园”,已经成为当地村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公共服务平台,承载了红色老区百姓的精神寄托。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文化强省 00018 红军学堂放光彩 2015-06-05 3895687 2 2015年06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