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浙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社会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这些年来,浙江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不断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扎实推进具有浙江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涌现出了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治理创新典型,贡献了许多原创性的成功经验。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浙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要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为谱写好中国梦浙江篇章添砖加瓦。
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民有所忧、我有所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尽力而为,多一些雪中送炭,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量力而行,结合当前发展阶段、财力保障等实际水平,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不盲目吊高胃口,不盲目追求绩效。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应主动顺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不让漂亮的平均数掩盖一些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的现实,让百姓收入更高、住得更宽敞、出行更便捷,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吃上更放心的食品,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新的空气,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筑起平安建设的铜墙铁壁。平安是民之所盼、民生之基,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是第一道防线,要想守护好它,就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当前,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我们应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 ,不断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始终坚持“大平安”理念,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做到脑中有弦、心中有数、手中有招。密切关注防汛抗旱动态,及时研判,未雨绸缪,为百姓生产生活安全保驾护航。大力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积极防控各类社会风险,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浙江,让百姓享有更多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全力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乐见群众用法,支持群众用法,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良法善治是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坚强基石,我们要再接再厉,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不断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人大、政协在法治建设中的“一线”作为。从浙江实际出发,在法治的轨道上全面推进改革。在法治的框架内处理各种矛盾,针对社会领域出现的问题,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坚持法治为民,强基固本,发挥群众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人们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让百姓拥有更多的参与感与信任感。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这是浙江的新使命,也是新的动员令。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咬定目标鼓足干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要切实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不断释放和谐稳定的正能量,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加快建设“两富”、“两美”浙江提供坚实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