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活力,来自何方
——党员一线干事创业掠影
基层活力,来自何方
——党员一线干事创业掠影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农村工作琐碎而复杂,如何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提升党员素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尤为重要。我省各地农村党组织通过增强凝聚力,激发党员活力,使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桐庐环溪村——
战斗力,在培育中提升
门对天子一秀峰,窗含双溪两清流。
如今的桐庐江南镇环溪村村庄秀美、人文淳美、生活和美,成为一个集古村落文化鉴赏、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农业农村生活体验为一体的“宜业、宜居、宜游、宜文”的风情小村。
村民们说,这一切离不开村党委,离不开村干部和广大党员。该村党委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过去,环溪村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因为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不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不足,实事工程难以推进,一度让环溪村的发展陷入困境。
困则思变。江南镇党委看到问题后,及时对症下药,一场规模不小的“领头雁”工程在村里开展。
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要加强。该村将村里具有带动群众致富能力、乐于干事的优秀人才,吸收和充实到党员干部队伍中来,并作为村“一把手”来培养。同时实施村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强化村书记抓党建意识,严格落实责任。
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同样不能忽略。该村通过创建“五星级”党组织评定和万家农户直评村干部活动,加强党组织在经济发展、村庄整治、班子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突显党员先进性,提升党员素质。
该村还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通过以党组织示承诺、党员亮身份、群众见行动的形式,以班长带班子、班子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实现“带动”与“促动”相统一,增强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党组织的战斗力在不断增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过去,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薄弱,是农村环境难以改善的主要症结。环溪村党组织利用优势资源,重点突破,党员带头,发动全体村民,广泛开展“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加大对里弄小巷、村里庄外、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的卫生整治力度,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同时,环溪村还扎实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该村有一个原则:“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各项民生工程、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随之而来的,是村里的矛盾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和谐了。
余姚谢家路村——
凝聚力,在服务中迸发
人均年收入10年翻了三番,去年超过3万元,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这里的过去与现在,有天壤之别。
过去,这里的干群形同陌生人,村干部和村民说不上话。如今,大家其乐融融地围坐在小板凳上,拉家常、谋发展、解难题,心齐劲足。
围绕“把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谢家路村形成了一套充满乡土味的板凳工作法,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还促使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富裕和村容村貌改变,让全村人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有1600多户人家的谢家路村,2001年由4个村庄合并而成,由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种矛盾较为突出。合并之初,村党委书记钱建康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村两委班子只有10个人,本地村民却有4563人,还有1800多外来人口,很多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发现了也难以及时处理。
迎着问题上、奔着问题去,谢家路村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依托党员教育活动点,将党员以村民小组分属情况编入10个支部,并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村党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小组,以此形成了“村党委—党支部—党员代表—党员—普通村民”的服务网络。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45名党员代表每人分别联系4到5名党员,全村214名党员又分别对应联系10户左右村民。这些小组党支部和党员代表都成为村“两委”发现问题、反馈意见的“眼睛”和“触角”。
村里的事党员带头做。第8小组的党支部书记鲁彩娣和其他党员经常到村道上巡查,看到烟蒂捡起来,遇见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她还经常组织志愿服务队上街开展活动、服务百姓。最让她有成就感的是,志愿者队伍一天天发展壮大,从开始时只有少数几名党员干部参加,到如今几乎组内所有党员和村民自觉加入。
谢家路村的村容村貌改变了许多,但真正变化的是人。
周志荣前些年因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不积极,被评为末位党员,这对他触动很大。“感觉很没面子,也有点委屈。那天晚上下暴雨,钱书记上门找我谈话,告诉我作为一名党员,做事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周志荣说。从那之后,他一改面貌,热心参加支部活动,还发挥自身特长,当起了村里的“老娘舅”,积极调解村民矛盾。第二年,他以高票当选村先进党员,并连续两届当选村党代表。
党员末位评议和村干部民主测评制度,是谢家路村党性“体检”的有效之举。党员评议活动始于2002年,每年岁末,每个党小组都要邀请村民代表和党员一起,对支部党员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通过村务公开栏、《阳光月刊》向全村公开。这种“带辣味”的方式,激励党员多为群众办实事,促使末位党员努力改进,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度也在点滴积累中提高。
在谢家路村党员干部心中:群众的心声,就是我们的心声;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期盼;群众的欢笑,就是我们的欢笑。
乐清黄塘村——
创造力,在实干中发挥
这个月底,乐清市杨梅文化节就要在乐清淡溪镇黄塘村举行,这也是黄塘村举办的第九届杨梅文化节。多年来,东魁杨梅特色农业为村民带来了财富和机遇,每年仅杨梅节就给村民带来1000万元纯收入。
村民们都说,村里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村党总支的领导,离不开党员的奉献。
黄塘村曾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几年前,村党总支开展“红色细胞工程”,党员带头成立杨梅合作社,免费为村民提供采摘、冷藏等技术服务。村党支部还特地请来省农科院专家,引进优良品种,因地制宜种植培育出了东魁杨梅。现在,东魁杨梅种植、深加工已经在黄塘村形成了产业链,产品远销欧洲市场,最高卖到每公斤100欧元。
杨梅逐渐成为黄塘村的金名片。村党支部又以杨梅文化为主题,将村里的荒地改造成杨梅文化公园。
在“红色细胞工程”的引领下,黄塘村每名党员有自己的任务——按组联系服务村民。党员周庆坚负责的是第14组,联系17户村民。他经常到村民家里串门,聊聊天、唠唠嗑,了解他们反映的问题,村民们大事小事都愿意跟他讲。村民也会直接到家里来找他,倒上一壶小酒,坐下来“掏心掏肺”。面对村民的困难,热心的周庆坚能帮的立刻帮,自己帮不了的及时反映到支部,由村里帮助解决;如果村里也解决不了,就反映到镇里。
党群心连心,联系不漏户。在黄塘村,这是每名干部都必须做到的职责。而对村里的年轻人来说,还有一条很便捷的途径,就是村里开通的“民情E通”。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手机向党组织反映。
村里有一位阿松爷爷,儿子外出,无人照料,烧饭有困难。他的邻居在“民情E通”上反映这个情况后,村党总支立即对阿松爷爷开展“银龄互助”,由一位党员与阿松爷爷结对,每天把老人接到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吃饭,还定期为他做身体检查。逢年过节时,结对的党员都会请他到自己家吃饭,享受节日的其乐融融。
在发挥党员帮扶作用的同时,如何保持党员活力?该村对全体党员进行一年两次的先锋指数考核。对评出来的优秀党员进行张榜公示;平时表现不好的党员,被列为警示党员,接受“红色帮带”。该村的展板上,还标出党员管理“十条红线”,党员如果触碰其中任何一条,就会被评为不合格党员。
(本报记者 方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