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抗战烈士英灵月底回家

长沙会战浙江籍阵亡将士确认109名

  本报杭州6月2日讯 (记者 张丽) 跨越万水千山的寻找,终于出现曙光。

  一个多月前,长沙会战浙江籍阵亡将士名录公布(详见本报4月24日15版相关报道),近日有消息传来,一些阵亡抗战将士的后人找到了!

  为了让这些英灵“回家”,5月底,受省民政厅委托,省殡葬协会、安贤陵园相关负责人,以及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赶到湖南春华山,祭拜“中央军阵亡将士墓”,并商量本月底将他们“接回家”。

  “我爷爷叫蒋孔一,和你们名单上的籍贯和名字一模一样。”蒋国炎给本报打来电话,激动地说。在名单中,蒋孔一是浦江人,57师通讯排的上等兵。

  除了知道爷爷年轻时便离开家乡当兵抗战之外,蒋国炎对爷爷的想象全部来自于资料:1938年10月武汉弃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不少来自浙江的年轻将士加入激烈的长沙会战,枕戈待旦,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在了潇湘战场。

  “爷爷的名字是父亲跟我说的,他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蒋国炎说,他们曾试图去寻找,但因年代太过久远,战争年代的信息又不全,根本无从下手。

  这次,从本报获悉爷爷的名字出现在长沙会战浙江籍阵亡将士名单上,蒋国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等女儿放假后,准备去一趟春华山,祭拜爷爷和他的战友们。”

  除了蒋孔一,找到家属的还有原51师151团4连下士裘采贵(永康人)和原58师172团中尉程铁城(开化人)。

  这段时间,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一起在寻找阵亡将士。他们发现,那些阵亡将士的亲人,有的已经不在原籍了,有的已经搬迁离开,这给寻找阵亡将士家属增加了难度。

  “通过新的比对,浙江籍阵亡将士的名单又确认了26名。”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74军战史研究者梁学平说。他希望每个为国阵亡的将士都能得到应有的礼遇,也希望他们的家人都能知道阵亡将士的埋骨所在。

  今年4月,梁学平打来电话,告知通过比对“民国浙江阵亡将士名录”数据库资料,确定有83名浙江籍将士牺牲在湖南长沙市长沙县的春华山,并把名单发给了本报,希望本报联合湖南日报、华声在线一起寻找将士的亲人。

  如今,这一名单增加到109名,浙江的媒体以及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纷纷表示要继续关注,继续寻找。

  5月25日,省殡葬协会、安贤陵园相关负责人,以及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赶到春华山的“中央军阵亡将士墓”。

  50年如一日守护牺牲将士墓地的刘金国老人见到浙江客人,哽咽着说:“总算把你们等到了。”

  “哪怕就是带回去一捧土,都是对英烈的纪念。”安贤陵园负责人说,安贤陵园正在打造一座占地8亩的抗战老兵纪念陵园,目前正在收集牺牲在各地的浙江籍抗战将士的遗骸及纪念物品。

  安贤园计划在本月下旬启动将士骸骨回迁家乡的计划,把一部分浙江籍将士的骨骸带回浙江,放置在安贤园当中,供家人和市民祭奠,所有的工程将在8月底前完成,并计划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当天对外开放。

  目前,寻找将士家属的活动在继续。民革浙江省委等也已参加到这一活动中,更新后的将士名单详见浙江新闻APP客户端、浙江在线。如果你认识名单中的人,或者知道他们的家属,请联系本报记者,联系电话:13958009237,0571—85311332,或@浙江日报官方微博。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抗战烈士英灵月底回家 2015-06-03 3903205 2 2015年06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