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缙云退伍铁道兵沈援朝七年义务带头治水

只为溪流重现儿时景

  见习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朱映归 刘斌

  初夏,连续几天强降雨,缙云县境内河流上涨。穿过郁郁葱葱的茭白田,记者来到沈宅村。行至一座三孔石桥,传来哗哗水声。桥的东侧,绿树掩映中有一条宽约30米的溪流,溪水从3级拦水坝依次流下,如一层层小瀑布,泛着白色浪花。桥的西南方,夹岸青草丛中,流淌着一条水面较为平缓的小溪,有四五个人正在垂钓。两溪在桥的右侧汇合,碧水蓝天,别有田园风味。

  “这两条溪里以前都是垃圾,是援朝带着我们治水治出来的,他是我们的好榜样。”沈宅村村民沈新法把记者带到桥边的沈援朝家。

  等了半个小时,沈援朝匆匆从外面回来,清瘦的脸有些疲惫。但一说起刚去和县主要领导商讨在村里建天然游泳池的事,他就变得兴奋起来。“缙云今年将在全县建5个天然游泳池,我们樟溪也争取建一个。”他边说边摊开一张地图。原来,沈家所在的位置叫双溪口,樟溪从南向北流经此处,与东侧而来的浣溪汇合,然后流入缙云境内最大的河流——好溪。

  “我们小时候经常在这条溪里面游泳、摸鱼。2008年,我回到村里,准备去溪里游泳,好不容易找到水面垃圾不多的河段,走下去才发现河床上都是垃圾,破衣服、塑料袋都有。”沈援朝说,樟、浣两溪上下游之间有20多个村庄,2万多人口,涉及壶镇、前路两个乡镇。

  为让溪流重现儿时美景,沈援朝请来两个乡镇的负责领导及沿溪20个村的村干部来沈家开会。没想到大家都非常支持,一起申请成立了“樟、浣溪河道管理委员会”,沈援朝“舍我其谁”地担任了会长。

  “治水是个系统工程。”沈援朝说,在福建当铁道兵的四年,让他学会如何观察、解决复杂问题,以及协调化解矛盾。在他带领下,沿溪村民发起清洁护溪运动,村村建起垃圾池。2008年至2010年的短短两年中,沈援朝自投资金20万元,在沿溪建起5个拦水坝和120多米的防洪堤,并在22个村设立禁渔公告牌40多块,发放1万多张保护环境的村规民约。

  在双溪口附近,有两座千年古刹,附近一带的村民有每年到寺里放生的习俗。鱼可以改善水生态,经过沈援朝的协调,村民们已习惯把鱼放生到樟、浣溪中。每年暮春初夏,沈援朝也会向溪中投入鱼苗十多万尾。为防止有人在溪里电鱼、毒鱼,每天晚上10时左右,他都要带着儿子沈鹏一起骑着电瓶车去巡逻,来回一趟就是四五公里。

  2014年初,在开展全县垃圾河的摸排时,缙云县治水办惊喜地发现这一带流域除了干净之外,村民已然形成了一股环保之风。该县治水办副主任周建波感慨地说:“治水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活动,如果每个人都像沈援朝一样,我们缙云的绿水青山就好治理了。”

  对于这份夸奖,沈援朝连连摆手说:“我只是一个‘扳道工’,把溪流扳回到了绿色的轨道上。治水这趟‘列车’要继续平稳地开下去,还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希望大家都有一颗‘绿色’的心。”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只为溪流重现儿时景 2015-06-03 浙江日报2015-06-0300006 2 2015年06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