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观天下·环球眼

非政府组织依靠西方资助,干预多国政治扰乱社会

俄印对西方NGO说不

  5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一项法案,授权检察官可据情宣布俄境内的外国和国际非政府组织(NGO)“不受欢迎”,进而将其关闭,法案一出,即遭美欧谴责。不仅俄罗斯,印度最近也因NGO问题受到西方批评。分析人士认为,NGO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不可否认,但NGO中既有好心办好事的,也有好心办坏事的,更有坏心办坏事的,对此政府要随时警觉,适时采取必要措施。

普京签署新法令

  根据普京5月23日晚签署的法令,俄罗斯的检察官将有权力针对外国非政府组织采取行动——如果其“不受欢迎”的活动被认为威胁到“国家安全”或“俄罗斯的基本价值观”。

  这类组织在俄罗斯将面对的风险包括:出版物被禁、银行账户被冻结、违反者将面临罚款,乃至长达6年的牢狱之灾。根据这份已得到俄罗斯议会两院通过的法令,与这类组织合作的个人也可能会遭受罚款,甚至被禁止入境俄罗斯。

  该法案由两名议员提出,19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通过该法案;20日,俄联邦委员会(上院)通过法案。20日当天,法案被提交至俄总统处审阅。该法起草人之一塔尔纳夫斯基称,目前有一些外国组织表现得不好,有的是应情报机构要求,有的是出于其他考虑而活动。他说,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不受该法影响。它主要针对那些大型和“无耻”的西方国家公司。有分析称,卡内基基金会、透明国际、国际人权观察、“大赦国际”等组织可能进入“不受欢迎”名单。经验丰富的人权活动家柳德米拉·阿列克谢耶娃表示,最新出台的这项法律尤其威胁到类似国际人权观察和“大赦国际”等人权组织,这些组织在俄罗斯拥有不容小视的存在,且常常发表批评性的声明。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玛丽·哈尔芙随即表示,这一法令显示出克里姆林宫对于批评声音的限制正在加强。哈尔芙称,美国政府呼吁俄政府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尊重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英国欧洲事务大臣利汀顿表示,这是“俄当局骚扰在俄非政府组织及其合作者的又一例证”。

多国收紧NGO活动

  事实上,俄罗斯限制NGO活动的这一新法律在各国并不鲜见。近期,印度、吉尔吉斯斯坦、埃及等国对境内NGO组织的活动上都有所收紧,各国对某些NGO组织接受外国资金支持、试图干预政治、搅动社会的企图都更为警惕。

  “绿色和平组织、福特基金会……这些大牌国际性NGO今年将无法在印度开展工作,而在印度‘消失’的此类机构近9000家。”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最近报道说。印度内政部表示,近9000家NGO因没有遵守印度相关规定,被吊销在印度运营的执照。但也有批评声音称,这是印度当局打压反对莫迪新政的组织。

  印度内政部长表示,近9000家NGO因收支手续不全被吊销执照。经调查,共有10343家在印度注册的NGO没有提交2009年至2012年间的收支状况表。补交通知去年10月前发送到这些组织,但至今书面回应的只有1000多家,其余8975家NGO无动于衷,因此被吊销执照。印度内政部表示,NGO从海外获得资金在印度开展项目,需要每年向印度相关机构汇报资金来源及用途,显然近9000家机构没这么做。

  据《印度快报》报道,NGO从去年开始“被印度政府盯上”。印度情报机构一份报告称,这些机构一直在拖累印度经济发展,例如展开游行示威反对印度政府的能源、煤炭开采以及转基因食品等改革项目。“绿色和平”组织印度分部从去年开始已被暂停工作,银行账户被冻结,印度内政部称其“瞒报其来自外国的资金”。最近,总部在纽约的福特基金会成为新的打击目标,印度内政部希望该组织用实际行动表明它是一家非政府机构,而非故意影响他国安全及利益。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称,印度对“绿色和平”组织和福特基金会的打击,限制了印度这个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必要且重要的言论自由”,已经要求印度说明情况。美国驻印度大使对莫迪政府发出罕见的公开批评,称这一行为会引起公民社会的“寒蝉效应”。

  但印度内政部官员卡维否认当局故意打压批评总理莫迪的组织。卡维说,吊销这些NGO的执照是当局的正常行为,“这些NGO违反了外国捐款监管法案”。

  目前,印度政府与国内数千家非政府组织间的僵持仍在继续。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NGO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不可否认,它们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关注点。但这些组织大部分是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运作的,它们的要求有时会脱离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当地的发展现状,因此导致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矛盾。还有一些依靠西方政治势力资金资助,因此走上干预政治、搅动社会的道路。对这一类,应当依法依规,加强监管,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

NGO屡扮反普骁将

  二十世纪下半叶,NGO在苏联的政治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西方实施“和平演变”的工具,“代理”其政治利益的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间,“颜色革命”在后苏联空间相继上演,俄罗斯也一度爆发“反普京”抗议活动,这背后,仍然有非政府组织的影子。

  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曾与西方度过一段“蜜月期”。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实力增强,更有资本实施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对待西方的态度逐渐强硬。于是,“遏制俄罗斯”再次成为西方的战略需要。

  西方的新遏制政策先从俄罗斯周边开始: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斯坦挑起“颜色革命”,扶植亲西方政权上台,从而对俄罗斯进行战略牵制。

  美国前驻俄大使麦克福尔曾公开承认,在2004年的乌克兰总统选举中,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为扶持尤先科上台总共耗资1830万美元。这笔资金主要通过美国国际发展局的渠道投入,用于选举期间的信息宣传工作。“正是这笔资金决定了2004年乌克兰‘颜色革命’的结果,华盛顿热烈欢呼这次胜利。”麦克福尔说。

  在新一轮乌克兰危机中,西方非政府组织也为推翻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2013年底至2014年初,在乌克兰基辅独立广场的暴力示威活动中,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影子随处可见,他们策划示威活动,为抗议者发放“报酬”,还提供食品和帐篷。在金钱的诱惑下,很多乌克兰普通民众加入抗议示威者的行列,尽管他们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主张。

  由此,一出“非政府组织搭台、外国政府唱戏”的闹剧完整呈现。这与冷战时期的“和平演变”战略一脉相承,最终目的是推翻亲俄政权。

  尽管西方势力在东欧、中亚、外高加索闹得热火朝天,但其更重要的目标是推翻普京政权,为此,非政府组织也不遗余力。2011年底,俄罗斯举行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当时,一些反对派声称杜马第一大党统一俄罗斯党选举舞弊。他们与非政府组织一唱一和、推波助澜,共同策划了几场有数十万人参加的抗议活动,“俄罗斯不需要普京”成为抗议活动的主题。

  其间,监督贪污腐败的“透明国际”、选举监督机构“声音”协会、人权团体“纪念”协会、维权团体“争取人权”运动、“大赦国际”俄罗斯分部等非政府组织发挥了骨干作用,他们资助学者、作家、媒体人、博客写手等意见领袖,勾结反对派,通过社交网络和亲西方媒体大肆渲染反普京情绪。

  为应对“反普”风波,普京一边在主流媒体上发表灵活、务实的施政纲要,一边放低身段表示愿意与反对派对话。普京的一系列积极举措赢得了选民好感,最终拿到六成选票,在首轮选举中即一举获胜。

俄严打“外国代理人”

  2012年3月4日晚,普京在简短的胜选演说中直指西方势力。他说,大选结果表明,俄罗斯人在政治上成熟了,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俄罗斯强加任何东西;俄罗斯人民能够明辨“改革”与“政治离间”的区别,能够认识到“政治离间”的唯一目的就是摧毁俄罗斯。

  此后,俄罗斯政府多措并举,对非政府组织严加管控。一是通过《外国代理人法》,管控接受外国资助并从事政治活动的具有“代理人”特征的非政府组织;二是通过立法允许执法机构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突击检查;三是禁止政党接受“外国代理人”捐款。

  重拳打压之下,俄罗斯非政府组织元气大伤。目前,俄司法部已下令关闭至少9000个非政府组织,另有5610个组织面临罚款。

  俄罗斯舆论认为,被认定为“外国代理人”的非政府组织,有三分之一近期将自行消亡。俄《独立报》对此评论道,俄罗斯的“外国代理人”正处于“绝种”的边缘。

  为了躲避“剿杀”,俄罗斯的非政府组织正在谋划新的生存之道。现在,它们已开始转战互联网,通过社交网络串联起来进行活动。这给俄罗斯政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目前一些在俄罗斯很受欢迎的网站,并不在俄执法部门监管范围之内,比如,俄罗斯最大的、在东欧颇具影响力的搜索引擎Yandex注册地在荷兰,最大的本土社交网站VK近期也将其俄罗斯域名改成了国际域名。

  “俄罗斯对西方筑起高墙”,德国新闻电视台称,这是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对待西方制裁的一种防御手段,为了更好地确保国家安全。实际上,近年来俄罗斯已经颁布多部法律,限制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王海运认为,俄罗斯对NGO强硬是有原因的,西方势力不断在俄罗斯煽动“颜色革命”,NGO是主要载体之一,俄罗斯一直非常警惕。他认为,普京有民意基础,NGO政策能够得到民众支持。俄罗斯列瓦达民意研究中心201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过半民众认为从事政治、人权等领域活动的非政府组织不应从国外接受资金。

  (据新华社、央视)


浙江日报 观天下·环球眼 00020 俄印对西方NGO说不 2015-06-01 浙江日报2015-06-0100009;浙江日报2015-06-0100008;浙江日报2015-06-0100010;浙江日报2015-06-0100014;浙江日报2015-06-0100007 2 2015年06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