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心中有梦 勇敢追梦

——我省美德好少年的时代印记

  本报讯 (记者 丁谨之 通讯员 刘东海)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叛逆、自私,是“被宠坏的一代”。但当记者走近他们, 一遍遍读着他们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创新钻研的故事,让人不由赞叹、钦佩。他们虽然年少, 却用言行诠释着真善美,也展现着“00”后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我省涌现出来的一批美德好少年,既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展现着更强的创新活力和坚守责任的担当。

  放飞想象的翅膀

  “201220663682.0”,这串普通数字对13岁的瑞安男孩叶子硕而言,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国家专利编码凝结着他对创意想法的不懈努力。

  期末复习时,看着老师因为黑板写不下而焦急时,叶子硕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一块写不满的黑板!从翻动的作业本中获得灵感后,他开始反复实验,最终成功打造出可“翻页”的黑板,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在《少年创造与发明》杂志上发表。

  一发不可收拾的他,用灵巧的双手和饱含想象力的思维,陆续将全国科技创新大赛金奖、宋庆龄发明基金会大赛一等奖收入囊中。创意产品“计时魔方”,为他赢得了“小小发明家”称号,并再次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不止步于简单的学习与模仿,新时代的少年榜样们不但是成绩优异的“三条杠”,更是新事物的设计者和创造家。生活中的每次思考,都有可能收获崭新的果实。

  小肩膀扛起责任

  一天一张杭城的天空照片,600多天来,11岁的徐子杭用镜头记录校园天空,写下杭城雾霾监测报告。

  这不是学校的社会实践作业,也并非出自父母的要求。他的坚持,仅源于内心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无论刮风下雨,他的观察从不间断,并比对每天的PM2.5数据、空气质量指数及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撰写了一份特殊的《校园天空观察报告》,并获得杭州市学生研究学习活动成果评比二等奖。

  “希望我的行动,能给身边更多人带来思考。”这是绍兴环保小卫士徐越墀的宣言。三年级时,看着校门口车满为患的状况,她和3个同学商量后,让各自的爸爸们结成“拼车团队”,每周轮流接送,并随后向全校同学发出“拼车上学”的倡议。两周内,266个家庭的孩子积极参与,组成了109个拼车团队。

  传统美德代代传

  清晨6时,当许多同龄孩子还在梦乡中时,仙居男孩曹贵林早已忙碌开了。给妈妈喂自己亲手做的早餐,是他每天的第一件事。

  8年前,父亲外出打工,8岁的曹贵林就独自承担起照顾脑瘫母亲的任务。梳头、擦身、洗衣、打扫……他十分细心、精心照料,甚至省下学校发的爱心营养餐,带回给母亲品尝。“要做妈妈一辈子的保姆”,是他的千金一诺。

  面对因大脑受伤影响语言功能的母亲,德清孩子徐煜岑不曾放弃。他从一个“我”字教起,到一句简单的“我想吃饭”,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将妈妈从失语状态中慢慢唤醒。

  从跳皮筋、看动画,到IPAD游戏、出国游学,童年生活已发生了变化,但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曾消逝,它们仍在少年们的身上熠熠生辉。

  他们,用爱心、诚信、勇气和坚持,无私帮助身边的人。

  新时代的红领巾依然那样鲜艳,好少年的中国梦带给人们持久的感动。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心中有梦 勇敢追梦 2015-05-31 3900419 2 2015年05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