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一个普通县城引来了34名“国千”和“省千”落户

归谷:“海龟”创客的新家园

  本报记者 陈文文

  县委报道组 刘文书

  摊开浙江地图,嘉善是杭嘉湖平原上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可是这个县城却是集聚了全国最多国家级和省级“千人计划”专家的地方——43名“国千”和“省千”已在嘉善落户创业。因为这里有一个“归谷”,和美国“硅谷”近似的发音,吸引了34名“国千”和“省千”专家在此,这里已经成了为“海归”创业型人才提供产业化的平台。

  “来吧,你们都到这儿来!” 华裔医学专家沈路一这样号召她的同学们。就在不久前的一个夏日,记者碰到了欧美同学会的成员在兴致勃勃地考察“归谷”。“这里是欧美同学会全国7个留学报国基地之一,也是唯一一个落户在县域的报国基地,今天一看,还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很吸引我。”其中一位专家告诉记者,他已经有了初步“定居”归谷的意向。

  曾在美国硅谷工作过的“国千”专家潘今一对这里一见倾心。“这里的创业环境跟硅谷很像,我们决定留在归谷这个好地方。”

  老厂房旧址上的创客空间

  归谷的前身是嘉善罗星街道城西工业园的一部分,几年前,这里还只是聚集小、低、散企业的传统产业区,有纺织服装、金属制造、电子元器件等传统企业150多家。随着新城开发,受土地要素制约,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罗星街道面临严峻挑战。如何破解这些“瓶颈”制约?如何使传统产业转型?

  罗星街道决定对园区“换芯”。党委书记王永根表示,街道作为新城区所在地,必须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和科研为主的2.5产。他们北上“取经”,考察了中关村等地,决定“引智”。

  2011年6月,“国千”专家王寅带着他的团队第一个进驻归谷,“因为归谷的发展规划和服务理念吸引了我。高定位、江南园林、无围墙的工业园区等,让我一见钟情。”

  一张图纸、一片腾空之地,王寅率先进驻归谷园区,“领头羊”效应很快显现,随后,“国千”专家职春星、杨旸等陆续来到此地开始他们全新的“创业之旅”。

  渐渐地,被引来的“国千”专家成了特殊的“招商人员”。潘今一在投资3000万元成立了弘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之后,又拉来了一个12人“国千”专家团队,成立了嘉兴智慧城市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参与各地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承建智慧城市项目。“你看,归谷是没有围墙的,因为不用围墙。潘今一做了一道智慧围墙,谁进入了归谷,电脑上第一时间就抓到了图像。”罗星街道主任钱慧告诉记者。

  在全国7个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基地中,归谷是唯一有江南园林色彩的,这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在归谷规划尚在图纸阶段之时,罗星街道就希望做个有特色的园区,“既然‘换芯’了,干脆门面也换了吧!”于是,这里有了小桥、流水、亭台,以及抽屉式的建筑;睡莲、飞鸟、蛙鸣,在五月的夏日走进这里,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工业园区。

  让专家动情的引智密码

  归谷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记者觉得,是归谷的“暖心”。

  和其它高新园区相比,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嘉善虽说地理位置优越,但毕竟无法和大城市的配套相比。于是,为了获得欧美同学会的“青睐”,嘉善组织部干脆派出了两位干部常驻同学会,一来保持紧密联系,二来随时关注项目动向。

  “我们的项目还在研发的攻坚阶段,归谷却已‘紧盯不放’。”“国千”专家杨旸告诉记者,研发的汽车尾气收集再利用项目还处于研发阶段,归谷园区看中项目本身价值和产业未来发展,多次邀请其团队落户归谷,这份热心,让他们动心。如今,他们已经是归谷的一员了。

  引进一个“国千”专家,就是引进一个高科技项目,崛起的将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看中的是价值,并非眼前利益。”王永根说,在归谷,以前传统产业园区的那一套标准评价体系是行不通的,归谷的产业定位是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必须放弃眼前蝇头小利。门槛高和对高科技项目的低要求,让更多“国千”专家感受到了归谷的诚意。

  “被这里的人才政策打动,来对了。”不久前入驻归谷园区的“国千”专家史方博士感慨道。每年不少于3000万元的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创业领军人才最高500万元的创业资金补助和一套120平方米左右公寓房的奖励……在人才政策上,嘉善砸下了重金。归谷设立了5000万元的创业基金,对高层次人才项目进行跟投,建立“民资+银行+融资机构”三位一体的金融支持体系……

  “自主创新,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这是进驻归谷“国千”专家们的共识。暖心之举显得尤为重要,“嘉善的办事效率非常高,从土地审批到项目规划书报批,不到一个月时间全部搞定,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安心研发。”沈路一称。

  产业化的成长加速器

  归谷选择的企业,是已经“破土而出”,想要长成参天大树的企业。

  进入归谷有门槛:必须是新兴电子信息、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亩均产值必须超过500万元,亩均税收必须超过35万元。

  一年多前,嘉善耐博精密仪器公司老总章利球在上海一个科创园区孵化了项目,想要产业化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产业园。一次,他经人介绍来归谷考察后,当即决定将公司设于此。“1至5月份,产值2000万元,同比翻一番。”章利球说,他们生产的金属材料检测仪器,在智能化和精准度上为国内翘楚,产品供不应求。

  事实上,归谷的定位也非常适合已在大城市的孵化器里“生根发芽”,想要进一步有所作为的企业。归谷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小规模的产业基地,因其有成本优势,给了初创型企业一个恰好的“跳板”。初出茅庐的企业怎样才能在市场站得住脚?“归谷实验”已经证明,归谷能再送企业一程。

  截至目前,归谷引进了25个“国千”专家项目,培育了10个“省千”专家项目,全是高新技术或是高端产业,其中不乏顶尖技术,如无线心电检测,填补了世界空白。这些项目投产后,亩均产值、人均产值和亩均税收将分别达到780万元、80万元、80万元,分别是当前嘉善传统产业的2.9倍、6.7倍、10.3倍,逐步成为全县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新高地。

  “归谷板块”正在全球产业链中崛起:占据价值链高端的钛合金心脏支架将从中国归谷园销往全球,种植牙用的一颗价值1万元的小钉子也将从中国归谷园发出……“没有围墙却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爱上了这里。” 潘今一深信,归谷的培育需要时间,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更长。“就像美国的硅谷,当年也不过是个不毛之地,只因了苹果、惠普、谷歌的拔地而起,才相继有了后来无数的‘小蘑菇’。现在,这里就是‘蘑菇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归谷:“海龟”创客的新家园 2015-05-28 3897557 2 2015年05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