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温州科职院免费培训200余名青年农民

精英班走出新型农场主

  记者 徐齐 通讯员 余少娜

  本报讯 这些天,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组织的第二届青年农业创业精英培训班的报名工作进入尾声,已有120多名温州青年农场主报名,其中的100名农场主将获得入学资格,6月起参加为期一年的农场主“集训营”。

  “报名要求是45岁以内、高中以上学历、熟练电脑操作、户籍或农类企业注册在温州的农场主。”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成教学院院长陈家斋介绍,2014年,学院招收首批培训学员,结果短短一个周就有286人报名,最终选拔出113名农场主作为首批学员。这些学员中,拥有本科、专科学历的占46%。

  据介绍,和以往的短期培训不同,此次“精英班”学制为一年。“农时干活、闲时上课”,一年培训10多次,每次集中授课三五天。此外,选课模式也“潮”,做到按需培养。学员们除了要学“现代农业发展与新技术革命”等15门必修课外,还要在“课程超市”选择50%以上的课程作为自修课,包括蔬菜、果树、水稻、畜牧等不同门类,修完相应学分即可结业。一年期满后,学院还会从学员中重点选拔30人,作为温州市农业发展领军人物培养对象,跟踪培养一至三年。

  除了理论学习,学员们少不了深入田间参观学习。首批学员李会介绍,一年间,学院先后5次组织学员前往杭州阿里巴巴总部、宁波易购吧、山东寿光蔬菜博览会等地考察。仅在山东寿光,就参观了8个农业种植基地。

  而最让李会感觉受益的,是专家老师和学员之间的结对跟踪服务。今年37岁的李会原本从事电器销售,几年前在鹿城藤桥镇流转了100多亩山地,成了一名农场主。由于没有从事农业的经验,水果种植几无收成。去年,她报名参加并成为首批农场主培训班的学员。

  谈起老师的帮助,李会非常感慨。她说,学院10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老师先后数十次到田里为她出谋划策,从整体规划设计、品种引进、技术指导,乃至产品的包装和营销,都予以精心指导。尤其让李会感动的是,这些指导不仅免费,连路费都是老师们自掏腰包。2014年,李会的农产品营业额达到了300多万元,而之前,这个数字几乎是零。

  感动于专家老师结对帮助的远不止李会一人。学员周世华主要从事蓝莓生产加工,参加农场主培训班后,老师建议他改手工为机械。三四名老师主动为周世华研发了一套机械酿制工序,使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老师们还让我无偿使用学校的酿制设备和冷库,这套专业设备非常昂贵,现在我有一批蓝莓就存在学院冷库。”

  为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学院还挑选了11家培训实训基地,成为学员中的“标杆”,供大家学习。另外,学院还组建了学员农产品联合销售(展示)中心,对学员农产品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现已有50多名学员的上百种农产品入场,仅2014年该平台就销售300多万元。

  “加入培训班后,视野一下子打开了,不仅学员之间互通信息,不定期共约参观学习,部分学员还组成了商业团队,谋划更大的发展。”今年3月,培训班5名学员合作投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浙江森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与销售高端农产品。

  据介绍,如此细致而专业的培训竟是全免费的,所有培训经费由温州市农口部门、科技部门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共同承担。学员学习期间的食宿、外出考察等费用也由校方承担。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徐和昆说:“家庭农场是将来农业发展的基本单位,是未来的方向。作为农业类院校,向农民和农场主提供教育和服务,不仅使我们收获了新时代的农业新课题,也真正体现了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

  5月4日,农业部联合教育部、团中央实施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正式启动。凡符合条件的青年农民,均可登陆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www.zhynm.cn)进行申请。

  “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旨在吸引和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兴业,今年计划在全国遴选培育一万名现代青年农场主,为期3年(其中培育两年,跟踪服务一年)。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养、创业能力、政策法规、产业发展和案例教学等,通过培训指导、创业孵化、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等系统培育,打造一支创业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青年农场主队伍。

  “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将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只要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年龄在18~45周岁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均可提出申请。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精英班走出新型农场主 2015-05-28 3894390 2 2015年05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