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入学岂能走捷径

  王东

  每年高考招生前后,人们总能发现一些上当受骗的学生或家长现身说法,让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睁”。

  在武汉大学稀里糊涂当了4年的“旁听生”,广东小伙张鹏临近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居然是“黑户”,才明白原来“花钱上大学”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招生诈骗。送出去的15万元“办事费”能否追回尚不得而知,拿不到正规的毕业证和学位证,4年的光阴岂非虚度?

  天上不会掉馅饼,大家都清楚这个道理。但为何碰上考试、招生、升学等教育的事情,有些家长就会忘记常识,泛起了程度不一的侥幸心理,以至于那些手法老套的骗术总能得逞,而教育部门年复一年的预警也无法擦亮他们的眼睛。这种看起来很悖谬的社会现象,值得思考。

  究其原因,是家长们相信高校一定有所谓的“招生内幕”或“灰色通道”,一定可以用权钱交易来摆平高考分数上的劣势和紧张的招生指标。所以,不管教育部门怎么三令五申招生纪律,他们依然绞尽脑汁地来托关系、找后门,也给那些“大忽悠们”以可乘之机。

  当然,这些年高校招生是出了一些事,如果高校不能严格招生纪律,杜绝各种权力寻租现象发生,那么社会上的招生欺诈就会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我们要惩治那些违法者,但也不能放松对违纪者的处理,从而还考试升学一片清朗的天空,也断了那些“走捷径”的念头。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入学岂能走捷径 2015-05-28 3894004 2 2015年05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