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中共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对国家、民族和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内涵极其丰富,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极其重大,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全面贯彻,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战略构想上来。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顶层新设计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以我们党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继往开来、传承发展,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在“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中,首次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正式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两个一百年”中的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进入了历史倒计时。面对这一历史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谋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发展全局、统筹国际国内,坚持问题导向、顺应人民期盼,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改革是止步不前,还是绕道而行,或是果敢前行,成为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响亮的回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这样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之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全面依法治国,凝结着我国近代以来百余年无数仁人志士的艰辛探索,凝结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凝结着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成功实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部署,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和重点任务,开启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阶段。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
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长期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党建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注重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总结自身经验和借鉴世界其他政党经验结合起来,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拓展了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布局。
由此可见,“四个全面”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坚持和继承,而且是对当今实践的凝练和升华,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引领和创新。“四个全面”新就新在“全面”上,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体系更完整、逻辑更严密,目标更明确、行动更有力。每一个“全面”都是完整的系统思想,同时“四个全面”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有力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四者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之中,统一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之中。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我们深刻体会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四个全面”深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这是由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充分说明发展仍然是解决当前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治理体系,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加强和巩固发展生产力的领导力量。
我们深刻体会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四个全面”既传承历史,又创造历史,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灿烂光芒,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我们深刻体会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科学擘画了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蓝图,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主攻目标,是当前和未来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四个全面”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秉承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大手笔运筹改革发展稳定,大智慧经略内政外交国防,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正是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拎起了治国理政的总纲,勾绘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图景的战略主线,进而吹响了全党全国步调一致向前进的新号角,必将推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我们深刻体会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既是顶层设计,又非常“接地气”,其中的一些战略举措吸收提炼了全国各地的探索实践和鲜活经验。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八八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思想内涵上与“四个全面”的一些战略举措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多年来,几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动摇、不停步,不懈怠、不折腾,认真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推动浙江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为我们学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独特优势。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优势用足用好,在学习贯彻“四个全面”上认识更加到位、行动更加自觉、成效更加明显。
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奋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是顶层设计,也是战略引领,在这个大棋盘上,只有把每一招都下好、下到位,才能互为犄角、取得完胜。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必须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针对每一个“全面”进行望、闻、问、切,瞄准短板、查漏补缺,固本培元、输氧供血,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努力开创“两富”浙江、“两美”浙江建设新局面。
一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为全国大局作出新贡献。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覆盖的人群要全面,涉及的领域要全面,发展的短板要补齐,小康的水平要提升。虽然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在前列,但对照中央提出的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照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城乡、区域、领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在新常态下处理好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生产与生活、富民与生态、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关系,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完善举措,步步为营、更有作为。
第一,坚持“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不动摇。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是我省到2020年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两年来,我省主动适应新常态,在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和低小散企业的情况下,经济保持年均7.5%左右的增长,走上“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健康轨道。今年,我们要完成“一三五”的“三”,实现“十二五”发展圆满收官,并编制好“十三五”规划。要继续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着力抓好稳增长、调结构,全面谋划具有带动性的重大项目,争取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实现尽可能快、又比较平稳的增长,确保到2020年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实现“四个翻一番”的目标。
第二,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浙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台阶以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路子已经走不通,必须走转型升级的新路。我们认真谋划、努力寻找纲举目张的突破口和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逐步形成了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的组合拳。这套组合拳包括浙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创新驱动、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七大产业培育等招式,招招都打在了转型升级的要害上。这套组合拳不是孤立的、而是联动的,不是分割的、而是一体的,各个招式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每个招式既致力于发展又蕴含着改革,既讲战略又讲战术,既有倒逼而“破”又有顺势而“立”。在新的实践中,这套组合拳要更精准地打、更全面地打、更有力地打,要一套套打、一组组打、一遍遍打。要协同作战,把握节奏,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积小胜为大胜,打出转型升级的新天地。
第三,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唯有创新驱动,才能为新常态下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我们不失时机地召开全会,对创新驱动进行了全面部署。近年来,“机器换人”推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带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世界互联网大会吹响了信息经济发展的集结号,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发展。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真正把创新驱动作为一个核心战略来抓,使经济发展建立在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上来,进而形成支撑区域经济提质升位的核心驱动力。
第四,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一个地区发展的成效如何,既取决于当地的资源禀赋等客观因素,也取决于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县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为浙江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追求怎么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0年间,生态优势已成为推动浙江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中央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文件中。我们打转型升级组合拳,打治水治气治土攻坚战,建设“两美”浙江,都是在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都是要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第五,以更大的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我省是全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但差距再小,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潜力所在。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我们要把缩小差距作为鞭策发展的动力,在差距中找到发展的机遇。要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深入实施新型城市化和大都市区带动战略,进一步发挥辐射示范、以城带乡作用。特别是像杭甬这样比较发达的地区,要充分挖掘发展潜力,走得更快一些,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发挥好龙头领跑作用。同时,对原26个欠发达县,省委、省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支持力度不减,并通过改进考核激励,推动这些地区加快走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之路。
第六,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些年来,我们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满意导向,抓百姓增收、抓交通治堵、抓社会保障、抓住房改造、抓教育改革、抓医疗下沉、抓文化礼堂、抓便民服务,认真解决群众感受深刻的切身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有些民生数据是平均数,漂亮的平均数掩盖着一些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的现实。民有所忧、我有所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必须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让人民群众收入更高、住得更宽敞、出行更便捷,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吃上更放心的食品,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新的空气,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我省计划将99.5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以此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人口。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活动,努力筑牢人们的精神家园,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
第七,坚持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我们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始终坚持“大平安”理念,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不断释放和谐稳定的正能量,浙江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我们要脑中有弦、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设立更高的标准,实行更严的考核,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浙江。特别是要及早谋划,把各类风险防控在前,把各项工作做在前,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顺利举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以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引领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实,努力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浙江发展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率先改革,赢得了改革的时间差。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这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又被注入了更大的动能。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指引下,浙江也响亮地吹起了改革的新号角。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就要奔着问题去,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实施正确、准确、有序、协调的改革。哪里有不符合发展要求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只要问题没有解决,效果没有达到,改革就必须继续深入下去。衡量各项改革举措对路不对路,落实没落实,都要以解决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的标准和尺度。
第二,围绕全局指向抓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改革,牵扯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遇到的困难就像一筐螃蟹彼此勾连、互相牵扯。我们要以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项目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牛鼻子”上集中发力、破题开局。比如,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民营绿色石化基地,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增设民营银行,都是我省在新常态下率先改革、抢先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准问题和困难,精准把脉、精确制导,走好改革的“最先一公里”。
第三,强化市场取向抓改革。浙江是市场取向改革的先发之地。实践证明,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四张清单一张网”,就是我省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个切入口,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入手,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我们必须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该下放的下放,该授权的授权,能合并的合并,能取消的取消,用“四张清单一张网”这根杠杆撬动政府自身改革。
第四,尊重群众意向抓改革。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人民得到实惠,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我们一直注重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来设计改革项目,编制改革方案,落实改革任务。比如,教育体制改革方面,重点做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行职业教育招生录取方式向“文化知识+技能测试”转变,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已经全面取消了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要推进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把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人才送到基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同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加以保障。城乡体制改革方面,我省正在稳妥推进“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建立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置换机制,推进村级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切实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来的农民和市民“两种人”的问题。
第五,纠正利益偏向抓改革。改革实际上就是利益的再分配,格局的再调整。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问题,更多的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利益关系如何调整,是当前深化改革的最大难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革自己命、放自己血、割自己肉的勇气,向既得利益下手,对私心杂念动刀,解决好利益固化的问题。特别是要打通改革的经脉,解决好改革进程中的“中梗阻”问题,决不让改革举措“堵”在路上、改革红利“截”在途中。我们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那些仍然居关设卡、阻碍改革,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要“不换思想就换人”,确保改革政令畅通无阻、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三要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水平,努力在法治建设上继续走在前列。
这些年来,我们始终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法治浙江建设理念、思路和方法,一以贯之地推进法治浙江建设,明确法治建设主攻方向,拓展法治实践平台,丰富法治建设抓手,在推进依法执政、人民民主、地方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普法宣传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在法治建设上走在了前列。我们要深化法治浙江建设,进一步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推动我省法治建设继续走在前列。
第一,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些年来,我们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法、法律知识讲座、领导干部下访律师随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引导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从领导干部踏入队伍的那一天起,就教育他们把法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让他们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第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既是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重点,也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和确保依法全面履行职能的根本途径。我们率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纲要,率先推出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标准和评价指标,有力地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针对当前还存在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行政管理体制不够顺畅、行政权力运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要强化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的理念,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执法的严肃性,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作用,加快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
第三,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我们不断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阳光司法”工程,强化法律监督,建立防止错案制度机制,健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深入开展“法律六进”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取得了明显成效。要把公正司法作为生命线,推动政法部门和政法干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依据统一的活动规范、行为准则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法治的护佑、正义的阳光。要坚决杜绝冤假错案,建立健全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要坚决遏制权力干扰司法活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司法体制改革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蹄疾步稳。
第四,发挥好人大、政协在法治建设中的“一线”作为。近年来,我省人大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党委决策的焦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开展立法,出台了《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政协紧扣“五水共治”等决策部署,组织开展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专项集体民主监督,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民意民智参考。今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立法法修正案,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我们要支持省市人大开展立法探索,做好“立、改、废、释”,通过立法来引领改革方向、分担改革风险、推动改革进程。要支持政协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把立法协商作为政协协商的重要内容,更多地利用提案、建议案、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提出立法建议。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一线,对各级抓落实的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促进宪法法律得到严格实施,促进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第五,围绕重点工作拓展法治实践平台。我们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实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做到了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法治建设的实践平台就建在哪里。深化法治浙江建设,要与重点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统筹推进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工作,坚持立法先行,强化执法司法保障,充分发挥法治的调节、促进、规范作用,引导全省人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四要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聚精会神抓党建,为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提供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再强调,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这两年来,我省按照“示范点、排头兵”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培养造就“狮子型”干部和团队,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党的建设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我们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铆足力气,下足功夫,严抓实管,努力营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每当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我们就第一时间组织领导干部进行传达学习,同时要求各地抓好学习贯彻并向省委作出报告,确保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以贯之抓到底。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进行集中专题学习研讨,先后举办了4次专题研讨班,及时把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个声音贯到底。我们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两本书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温故知新、学新用新,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博大精深,学之愈久、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坚。我们必须经常学、反复学、深入学,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第二,把政治纪律作为最大的规矩。我省党员干部特别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这既有浙江历史文化的影响,也与历届省委抓法治建设、抓作风建设有着直接关系。省委始终强调守纪律、讲规矩是生命线,要求党员干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各级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几次省纪委全会,都对严明政治纪律进行了专门强调。我们要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自觉拿起规矩这把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言行,拿起纪律的铁扫把,扫一扫身上的尘土,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确保全省拧成一股力量,保持一个步调。
第三,打造“狮子型”干部队伍。面对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诸多矛盾和现实难题,需要一大批敢闯敢冲、敢于担当的“狮子型”干部。我们按照好干部的标准,着力建设“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特别是强化县委书记队伍和各级团队建设,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每个季度举办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对干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求干部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善于落实,当战士不当“绅士”,掌握“工作十法”,坚决整治干部队伍中的“老好人”现象,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我们要把这种拼劲、把这种导向、把这种风气保持下去、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狮子型”干部队伍更加壮大、更有作为。
第四,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本届省委换届伊始,就把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会议,出台政策,给乡镇干部传递正能量。我们着力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党建工作,评选“千名好支书”,清理村级“三多”现象,抓好软弱落后基层党组织转换,划出农村党员“十条红线”,保持基层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制度,全面实行省市县乡书记任期内“四个走遍”,带动各级干部眼睛向下、深入基层,重点在乡镇层面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促进各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在“密切”上下功夫、服务群众在“具体”上见行动。
第五,从严从实改作风、正作风。我们深刻领悟新一届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的良苦用心,在改作风正作风上树立自觉性、增强坚定性,从严抓、从实改,并从早从小抓苗头。从抓理想信念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专题教育,要求党员干部牢记百姓可载舟覆舟、发展如逆水行舟、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的道理,通过“补补钙”来促进“治治病”。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时制定我省“28条办法”和“六项禁令”,成立正风肃纪工作机构,狠刹“酒局”、“牌局”,严肃查处节日送礼等违纪行为。从严从紧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六项集中行动”,切实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真正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把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与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结合起来,推进“十大整改行动”,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整改不到位不罢休、不获取全胜不收兵。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正风肃纪的高压震慑,我们刹住了一些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特别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组织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第六,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我们自觉落实中央和中纪委的要求,切实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省委和各级党委主抓直管,主要负责人担起第一责任,并建立各级党委向上级纪委汇报工作制度。全力支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更好履行监督责任,旗帜鲜明地支持纪委查办案件。近年来我省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但反腐败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腐败问题不管涉及到谁,都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查到底,保持对腐败分子的强大震慑。要扎紧扎密制度笼子,从剖析典型案件入手,查找问题,堵塞漏洞,做到腐败问题发生在哪里、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要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推动巡视工作“全覆盖、无盲区”、“一盘棋、管到底”,更好发挥巡视“利剑”作用。要坚持“一案双查”,强化责任追究,对那些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总而言之,浙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有坚实的基础,有良好的条件,也有独特的优势。这些年来我们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是完全符合“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要求的,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要细细对照“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的要求,时时回顾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把正确的思路始终坚持下去,把对路的举措坚决落实下去,把不足之处和不当之处及时地弥补起来、纠正过来。要念念不忘肩负的责任和重担,把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更加豪迈的姿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在浙江的实践,把浙江建设得更加富庶文明,无愧于中央对我们的厚爱,无愧于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