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文润浙江

经典留芳 乡情传承

——文澜阁《四库全书》修订影印本面世

  文化立心,精品铸魂。我省启动实施文化精品工程10年来,始终把繁荣文艺创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摆在突出位置,把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和文艺精品打造计划作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全省文艺创作日趋活跃。

  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并积极彰显社会主流价植的精品力作正不断涌现:电视剧《周恩来》等58个申报项目被列入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第九批扶持项目;开展了以“中国梦”为主题文艺创作活动,启动推进“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中国梦”主题影视精品创作活动;去年,又有10部作品获得全国 “五个一工程”奖,创我省历史最好成绩。

  这是一部书与浙江人的缘分。

  缘起它,杭州西湖边平添一座景观——皇家藏书楼文澜阁;

  缘起它,两百年间,历经数代浙江民间爱书人的收藏、补抄、保护才得以保存至今;

  缘起它,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它在大半个中国颠沛流离,幸得众多学者一路左右庇护,终回杭州。

  它是文澜阁《四库全书》。

  日前,记者从杭州出版集团获悉,经过10年的努力,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顺利完成,将于下个月正式上市。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集古籍之大成的一部丛书,文澜阁抄本为现世仅存于江南的一部,两百年间,一代代浙江人接力保护,今天,借助现代出版技术,文澜阁《四库全书》终于实现当年“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期许。

  两百多年间,曾辗转祖国各地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如今有许多封面已硬化,书线脱落,部分书页已经发霉。若不及时抢救,终有一天,这些典籍会成为一堆烂纸,国家的文化瑰宝将会失传。

  在杭州出版集团董事长徐海荣看来,守护这部书,是浙江人一种天然的文化乡情。传承保护最好的方法就是借用今天的科技成就,将《四库全书》重新整理出版。

  在这个“务实”的年代,像《四库全书》这种大部头巨著,且实用价值又不大,读者可买可不买、可看可不看的书,会有市场吗?徐海荣常年穿梭于北京、上海两地,拜访大量专家学者,征求出版意见。最终,得到的鼓励和支持是“此举在中国出版史上意义重大,功德无量”。

  接下来的现实问题是:出版《四库全书》是一个浩大的工程,10亿字,3万8千册要全部整理影印,不仅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漫长的时间,还要耗费4000万以上的资金,这对当时仅25名员工的杭州出版社来说,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困难。

  就像百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接力补抄,原浙图馆长毛昭晰先生,亲自奔走各地,协调主持会议,民间商界很快募集了600万资金资助这一项目。2004年5月,杭州出版社与浙江图书馆签署了共同合作整理出版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协议。2006年2月22日,文澜阁《四库全书》(经部)开机印刷了。

  然而,文化传承仅凭一腔理想是不够的。很快,首批筹集到的600万元用完了,出版社又贴进去500余万元。浩大工程,资金链断裂了。

  危难时刻,省市相关部门再度伸出援手,先后下拨100多万元扶持资金。毛昭晰老先生再一次站出来,四处奔波搭线,并亲自出面与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先生商讨争取支持和合作事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5月8日,杭州出版社与绿城集团签署了合作出版协议,由绿城集团出资3000万元,扶持出版文澜阁《四库全书》。被耽搁停顿近四年之久后,出版工程再度启动了。

  “修旧如旧,保持原貌”是出版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基本原则。

  为此,杭州出版社建立了专项整理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由专家组成的古籍整理组,承担制作的技术攻关任务,以完成拍照、制版、校对等工作。同时出版社还专门建立《四库全书》研究院,为完善《四库全书》整理出版提供意见。

  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出版社要拍胸脯做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库全书》原书完好无损。从出版的角度看,若采用扫描方式,速度会比较快,但对原书会有伤害。经过反复调研,他们最终决定采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通过电脑技术进行处理和制版。为这,出版社迅速从香港购进了13台日本“理光”相机,定制了13根1.5米长的手动快门线。

  为了能够更真实地还原原书样貌,出版社请来专业机械技术人员,专门为《四库全书》研制了10台能升能降、中间设有凹槽、能左右摇摆45度的翻拍架。可别小看这机械设备,他们整整花了60天的时间来设计制作,为整个《四库全书》工程的启动迈出了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同时组织了15名摄影者从事翻拍,拍摄工作从2004年8月开始,到2005年7月,整整花了一年时间,终将文澜阁《四库全书》全部拍成了数字照片。

  下一步,开始整理制作。由于原书是朱丝栏,杭州出版社大胆创新,利用电脑技术把这些栏框和栏线全部整齐地统一。边空的留白和粗细的线条,使影印本的页面倍加精神而增添了美感。

  由丁氏补抄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本所用宣纸较薄,不如皇家抄本的宣纸厚,墨迹浓淡不一,两面互相透字严重,这是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制版技术人员经过反复摸索后确定了技术参数,先把墨迹加浓,后转灰度,再增加对比度、亮度。这样就可以把纸张上的一些杂点、污点都褪掉,然后通过电脑软件进行栏框、栏线和文字的处理,再把格子套到文字上合成。

  “这次整理出版的版本内容更完整、版本更优良、面目更真实、装帧更精美。”杭州出版社副社长尚佐文告诉记者。原《四库全书》有漏抄或删改的地方,文澜阁本在补抄过程中据善本予以补齐恢复。如《竹岩集》,原四库本仅三卷,而补抄本则有十二卷;曾被四库馆臣删改的文字据原本此次均得以呈现。

  十年艰辛,终结硕果。2008年,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项目被列为浙江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文献整理类重大项目,2011年,其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全国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

  在杭州出版集团,笔者见到了这套新书的模样:1559册,大16开本,放置在红木书架里。出版完成后,有心人曾做了一个有趣的估算:整套书的重量大约为5吨,相当于两辆SUV型汽车叠加起来的重量。这或许是浙江史上最重的图书了。不仅是最重,更是浙江人在抢救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亮出的“重量级”姿态——文化有灵,乡情传承。

  ■ 链接

  《四库全书》共抄七部,分藏于北京的文渊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的文溯阁、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文澜阁。不同的是,北四阁藏书基本为皇家御用,但南三阁则可以对百姓公开,江南文人学子趋之若鹜。

  清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灾难连连不断,7部抄本仅存4部。这其中,文澜阁《四库全书》又是最具悲壮经历和传奇色彩的一部,两百年间,它同浙江命运载沉载浮。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为防止日军抢夺这一文化瑰宝,8月5日,浙江护书人开始了与文澜阁《四库全书》一同流亡的八年零十一个月的抗战旅程。虽然在大半个中国苦旅了一遍,但全书并没有散失。1946年7月5日,文澜阁《四库全书》回到杭州。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文润浙江 00018 经典留芳 乡情传承 2015-05-27 3893358 2 2015年05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