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政治纵深

百姓心事,干部来倾听

——各地深化下访接访纪事

  核心提示:

  领导干部接访,是中央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下,我省开始省级领导干部集中下访活动,由此带动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近年来,我省把这项工作纳入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形成了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国泰民安,是千百年来国人追求的社会治理状态。

  然而,平安与和谐,从来不是唾手可得。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亦如是。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也遭遇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早发多发。

  这道难题怎么解?

  “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2003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率先示范,开展下访接访活动,拉开了我省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的序幕,也深化了我省寻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齐头并进的探索。

  如今,一幅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画卷,正在浙江大地逐渐绘成。数据显示,我省信访总量已从2003年的50多万件(人)次下降到去年的25万件(人)次,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连续11年位居全国前列。一度难以兼得的平安与富裕,在浙江成为现实。

一份责任 人人肩上有担子

  有人说,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是形势逼出来的。

  对于浙中小县浦江而言,这个说法并不为过。这里一度信访量大,老上访户多。2002年,全县共受理群众信访10307件(人)次,群众到县以上越级上访34批352人次。

  然而现在的浦江,信访总量比2003年减少84.65%,疑难信访件减少92.6%。由乱到治的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9月18日。

  这一天,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把下访第一站放在浦江。在浦江中学临时设立的信访接待室里,他仔细倾听村民代表的诉求,在征求省交通厅负责人的意见后,当场拍板:尽快改造20省道浦江段。2005年10月,这条全长19.8公里的“小康之路”全线贯通,昔日的盘山公路变成如今的致富大道,村民为此寄来一封盖有97位村民委员会鲜红印章、代表20多万村民的感谢信。

  下访接访活动伊始,习近平就强调广大领导干部要“向人民负责,为群众解难。”“解决信访问题应该分级负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在信访工作中,基层干部应该把好第一道关。”

  多年来,历届省领导身体力行,深入基层,带头下访接访,并将此作为检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全省上下随之形成齐心协力、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必须在落实第一责任上下功夫、见实效,使每位领导干部都切实担负起责任。

  2003年以来,省委书记、省长连续12年都在年初与11个市的市委书记、市长签订《信访工作目标管理年度责任书》,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份由省委书记、省长共同签订的责任书。

  同时,市、县、乡也都层层签订责任书,年终结合综合考核检查责任书落实情况,把领导干部下访接访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到党政主要领导身上,细化在全年度的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以省领导下访为推动、以市为团队、以县为主体、以乡镇为基础、以部门为连带,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责任体系,使人人肩上都有担子。

  浦江县信访局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在浦江,凡久访不息的信访件,都由1至3名县领导包干解决,并通过健全联席会议机制,推动部门“大联动”;针对一些政策性、法律性、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县里还邀请法律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进行会商,形成合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一腔真情 群众利益无小事

  以民为本,方有国泰民安的坚稳。

  多年实践表明,信访工作的核心,在于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让群众满意。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必须对群众信访的问题动真情、下真功夫,各种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2006年8月16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风尘仆仆地赶到衢州市衢江区工贸职校。当天,这里共设立了土地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及反腐败、涉法涉诉等15个来访接待室。由于事先已通过当地新闻媒体播报并张贴了公告,这天赶来的民众几乎挤满了临时设立的接待室。无论是从40多公里外赶来的山民,还是闻讯而来的老干部,习近平都亲自接待。

  “仅那天上午,习近平同志率领的党政干部接访团,就接待了167批次315人次的来访群众,当场解决76个问题。”衢州市一位基层干部回忆说。

  如何做好信访工作?习近平对此有独到见解:对群众反映合情合理合法的问题,应千方百计去解决;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过高要求,应理直气壮地做工作,并要讲究方法,“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这项工作。

  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将干部记在心中。

  近年来,我省各级领导干部注重转变工作作风,省委、省政府先后开展“百名书记下基层蹲点走访”、“进村入企、助推发展、强化服务”、“走亲连心”等专项活动,全省各地开展乡镇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村干部“联系不漏户、党员心贴心”、社区党员帮困难居民实现“微心愿”等活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德清县武康镇春晖街石材加工市场的21家石材商行代表不会忘记,去年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下访的省领导反映租赁商铺面临搬迁、即将失去经营场所的窘境,经过半年多的各方会商协调,今年1月,20余户加工户顺利入驻新建成的石材市场。

  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白马新村的村民们一直记得,作为省政府为安置乌溪江库区下山脱贫、异地安置群众而新建的一个移民村,该村600多户村民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办成房产证、土地证,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正是在区级领导干部参加的民情沟通日活动中,这一情况引起重视,如今白马新村迁建户要求办理“两证”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衡量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最基本的标准是看你为人民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办了多少实事,解了多少难题。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曾多次这样告诫各级领导干部。

  如今,捧着一颗心来,已成为全省广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信访件结案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一场大考

求真务实解难题

  走进德清县信访局接待大厅,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占据满满一面墙壁的“一年早知道”。每年年初,局里都会公示县领导和22个信访签约部门领导的接访安排表,并在每月月初通过电视台、报纸对当月接访领导的姓名、职务以及接访的时间、地点、形式等情况进行公示,让群众心里有数。

  这样的接访“预报”,德清县已经坚持了7年。自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到德清县接待群众来访后,该县就开始探索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现在在德清,主要领导每周都要听取信访部门情况汇报,每月由县信访局组织各乡镇(开发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每季度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例会,将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按责任分工归口办理,防止矛盾累积,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过程,是解决群众诉求的过程,也是广泛集中民智、实现科学决策的过程。

  多年来,我省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先后健全信访稳定风险评估、信访信息综合分析、群众意见建议征集等机制,实现信访问题由“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由“事务型”到“参谋型”、由“被动应付”到“主动谏言”的转变。

  同时,各地把领导干部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登门听访、电话网络接访等结合起来,大胆实践、努力探索,不断改进接访方式。

  在杭州市萧山区,建立了“领导带队、分组接访,镇街轮流、部门参与,定点接访、定时下访”的大接访模式;在奉化市,出现了“对口接访”、“点名约访”、“联合会办”和对信访人进行“心理疏导”的“3+1”接访模式;而在东阳市,则全面推广歌山镇尚侃村“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事”制度,随时接待群众来访……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省市县三级领导和各级有关部门干部,共有15万余人次参加接访,累计接待群众20万余批次、70万余人次,疏导化解了20余万件信访事项,群众满意率达到85%以上。

  “领导干部下去多了,基层群众上来少了”,在这个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我省下访接访工作已初步取得了实效。

  这场大考没有终点。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始终坚持解决问题不松懈、提高群众满意度这一目标不动摇,百姓幸福、社会和谐的指数会越来越高。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20 百姓心事,干部来倾听 2015-05-26 浙江日报2015-05-2600010;浙江日报2015-05-2600011;3892349;浙江日报2015-05-2600014;浙江日报2015-05-2600012 2 2015年05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