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文体

面对倒地的妈妈,小雷没有哭,而是立刻拨打120

7龄童冷静机智救妈妈

  本报杭州5月21日讯

  记者 董颖 通讯员 王婷

  大多数7岁的孩子可能还不知急救为何物,而今天记者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7岁男孩小雷,机智冷静地拨打120急救电话,把妈妈及时送往医院。

  今天上午9点不到,浙江医院三墩分院的急诊室通过120救护车收治了一位中年妇女,当时患者没有心跳,没有呼吸,而且是一个人随救护车到达医院,医生对患者的情况一无所知。“通常这种情况我们会联系派出所,请他们帮忙查找家属,这次也不例外。”三墩分院副院长初蕾事后介绍,医院通过派出所很快联系上了患者家属,当时患者的丈夫正在外地出差,只能请朋友先过来帮忙。

  不一会儿,患者的两位朋友就领着一个小男孩到了医院,这个小男孩就是患者的儿子小雷。医生在询问患者病情时,两位朋友均表示完全不知道当时情况,他们只是过来帮忙照顾患者。

  “阿姨,是我打的120,我跟他们说了妈妈当时的情况。”一旁的男孩小雷神情笃定地说道。

  “真的是你?”

  “是的,学校老师教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我一直记在心里,还有,妈妈以前有抑郁症,这个会不会有影响?”小雷说,今天早上6点多,他起床后发现妈妈在洗手间里好长时间没有动静,开门一看,妈妈已倒在地上,“当时妈妈一动不动躺在那里,怎么叫都没有反应,我趴下看了看,好像呼吸也不太有了。” 紧急时刻,小雷想起了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挂了电话后我还给班主任打了一个电话,说了妈妈的情况,向老师请了一天假。”

  小雷是德胜小学一年级学生,爸爸最近出差在外,妈妈身体本来就不太好,一直在家养病。

  面对如此镇定且思路清晰的7龄童,在场的医生护士都一个劲夸他。“一般情况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碰上这种事,第一反应肯定是大哭,谁还记得叫救护车?而且即使打通了120,也很难说清楚当时患者的情况以及家庭地址,所以,小雷真的不简单。”初蕾不停地摸着小雷的脑袋称赞。

  急诊科副主任戴海文说,因为小雷临危不乱,他的妈妈第一时间得到了救治,心跳能够恢复。他告诉记者,目前患者已从三墩分院转至浙江医院本院,通过心电图、CT等检查,发现患者没有脑出血情况,考虑可能是抑郁症药物引起的心脏停跳,也有可能是脑栓塞,明天将做进一步检查,医院将尽最大努力救治。

  截至记者发稿时,小雷妈妈经过救治已恢复心跳,维持着生命体征。但由于大脑缺氧时间过长,现仍处于深度昏迷中,自主呼吸比较微弱,继续在ICU观察治疗。

  院前急救,每一秒都关乎生命。据了解,目前情况危重的病人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私家车、出租车甚至是借用朋友的车送到医院的,用120救护车的人并不太多,“这其实是个误区,如果出现紧急情况,120救护车绝对是第一也是最佳选择,就像小雷妈妈这样心脏停跳的患者,医生在救护车上可以开始救治了,越早干预,恢复的希望就越大。”初蕾说。

  “关于急救知识,其实老百姓还是比较缺乏。”戴海文认为,高中以上的学生都应该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训练,警察、教师和一些服务行业的人群也应该学习,另外,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服务行业、大商场等公众场所放置除颤仪,这对心脏原因引起心脏停跳的患者非常有效,可以在第一时间救治患者。

  心肺复苏法

  首先,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打开气道;成人: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之后,判断呼吸(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二听,听有无呼吸声,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 判断呼吸的时间不能少于5至10秒钟。

  之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护员将手放在伤病员前额,用拇指、食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

  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吹气量700至11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

  接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胸部正中两乳连接水平。

  重要提示: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比2,做5个循环后可以观察一下伤病员的呼吸和脉搏。


浙江日报 文体 00016 7龄童冷静机智救妈妈 2015-05-22 3891598 2 2015年05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