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宁波海曙柳锦社区建起3300平方米社区足球场

家门口,免费踢球

  区委报道组 毛一波

  本报记者 陈醉 通讯员 孙轶梁

  “看这里,快传球!”

  宁波海曙南门街道常青路铁路旁,紧挨着柳锦社区一块三四千平方米的足球场上,穿着短袖、短裤的足球爱好者们畅快淋漓地拼搏厮杀,不一会儿,个个汗湿衣背,时而欢呼踢了个好球,时而唏嘘球技好臭。

  这里的足球场可不是收费昂贵的营利性足球场,而是宁波首个社区足球场,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日前已正式投入运营。

  “挤”出来的足球场

  在宁波的行政版图中,柳锦社区只占了区区5.6万平方米,除了几栋高层住宅楼,就是连片的狭窄胡同,街道里错个车都有困难,哪里有地方建足球场?

  去年,社区党委书记金建波“新官”上任时,曾向社区1504户居民发放了健身需求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居民希望社区能有更多的活动场地,甚至想要一个足球场。

  金建波时常在社区的地图上左圈右画,想给社区“挤”点空间搞运动,她把目光落在了小区边上的玻璃厂。

  玻璃厂地块约5000平方米,所有权归属萧甬铁路责任有限公司,每年为该公司创造几十万元的收益。可夹在居民区中的厂房,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不少。比如,不时有大货车拉着玻璃进出,一不小心就会掉下玻璃碎片,私家车基本都要让道,还成了小孩子的“禁地”。去年4月,经与玻璃厂和“萧甬铁路”多方协调,厂房最终搬离社区。

  “场地空了,我们希望可以做些体育健身设施,真正让百姓受惠。”金建波说,可是企业有企业的经济考量,她不断地向企业力荐惠民工程,终于说服企业以较低的租金租给健身事业。

  在社区这个拥挤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什么?足球场就在我家窗台前面?这该有多吵呀?”“晚上球场灯这么亮,我怎么睡得着”……一听说要建足球场,居民兴奋之余,也有不少反对声。

  为此,金建波请来专业的设计团队,无论球门还是场地划线,都经过专门的测算,尤其设计了一些隔离带、防护槛来降低噪音和光线。今年3月,足球场刚造好,他们就对噪音和污染进行了测试,噪音分贝一般不会超过20分贝。

  足球“踢”进百姓家

  社区居民黄国华一下班,回家换了身球服便冲出门,大约走十几分钟,就到了“社区足球场”,几个约好的球友已到齐,今天要大战一场。

  黄国华有着26年的球龄,不过找足球场地是他的一部“辛酸史”。

  宁波足球场掰着指头能数出来。体育馆5人制球场,世纪东方四楼和江南公路有4人制球场,通途小学和高桥中学、宁波大学是8人制的大球场,蓝天路健身中心有个5人制球场,今年福明公园新建了一个4人制球场……“而像海曙这样的老城区,几乎找不到几个像样的球场。”黄国华说。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家门口”的大众运动场地尤其是足球场,早已变成稀缺资源,场地的限制让足球变成了一项束之高阁的运动。

  “现在好了,家门口有个足球场,想踢就踢。”新建的社区球场让黄国华眼睛一亮,别看只是个社区足球场,配置都是专业级别的。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分成4个球场,四周用铁丝网围住,照明灯光架在网上。他用脚丈量了一下球场,长约40米,宽25米,是标准的5人制球场,其上铺了崭新的人工草坪,四周都有排水设施,雨天也不怕积水。

  黄国华说,只要球场有空位,社区居民先到社区里预约登记一下,就能拿到球场的钥匙,免费去踢球。

  一个社区球场,乐坏了许多普通百姓。

  劳爱萍带领的社区太极拳团队每天早上6时许就在球场集合,练习个把小时。柳锦社区里有8支这样的文艺团队,如今8个团队负责人每人有一把钥匙,足球场给了他们充分的空间,舒展拳脚。

  社区球场能“踢”多久?

  每年24万元的租金,建设球场花费103万元,还有球场用电、维护等等的费用,这是一笔摆在柳锦社区面前的经济账。

  “社区建足球场,除了缺地,更缺资金。”海曙柳锦体育健身服务部负责人徐一凡说道。建一个4人制的标准球场,加上草皮、灯光,需要二三十万元,而运营费也是一笔大开销。

  如何让社区球场走得更远?这是徐一凡需要考量的事情。

  徐一凡告诉记者,柳锦社区约有五六千位居民,加上附近社区,一个球场大约可辐射三四万人口。而根据一个多月来的运营情况,整个足球场一周最多可容纳56支团队,社区居民的足球团队总共只有十几支左右,球场并不“满员”。

  “我们想到了‘出售’球场‘余力’,自负盈亏。”徐一凡说,他们列出了一些黄金时段向全社会开放,收取低于市场价的费用,并在宁波足球网上发布了场地信息。

  今年28岁的王先生,就住在海曙区,他家离球场不过十几分钟路程。他和朋友们组成了一个15人的团队,以前都去江东区福明公园踢球。如今他们团队认准家门口的“社区足球场”,大伙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其他地方踢球,基本上两个小时要三四百块钱,而社区球场踢两个小时只收250元,最方便的是停车,不用收费。”王先生说道。

  在社区足球场一张长长的预约清单上,记者看到,已经有20支外来团队长期预约。“粗略算算,这些外来团队租场地的费用,足够足球场平时的运行开支。”徐一凡说道。

  能从柳锦社区足球场挖出的潜力还远不止于此。

  不久前,“社区足球场”一纸招募书向社会发布,招募足球专业教练。

  “宁波没有足球专业的院校,普通学校缺乏足够的师资配备,足球教育缺口多年未解。”徐一凡说,他们社区足球场想做成迷你的“足球学校”,开展长期的培训。

  目前,5名在市足球协会注册的专业教练已经到岗,第一期少儿足球培训课程即将免费开班,已经有26名三到六年级的小学生报名,他们将接受一周一次共约18节课的专业培训。

  “未来足球学校收取公益价,也可以用来贴补足球场的部分开支。”徐一凡这样打算着。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家门口,免费踢球 2015-05-21 3854249 2 2015年05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