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好奇

家长学校,伸出善意的手

嘉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家庭教育

  本报记者 李茸

  县委报道组 刘文书 张文燕

  中午休息时间,浙江双飞无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堂主题为孩子是否需要补课的“15分钟微课堂”,吸引了10多名员工参与。38岁的李卫星一边看资料,一边写下:“放假时间要还给孩子。”

  在一线车间工作的李卫星平时比较忙,这个学期,他给六年级的儿子一周安排了5个辅导班,儿子越来越叛逆,他也越来越着急。自从企业里有了这么一个平台,他每场都报名参加。

  民生大事

  李卫星只是千万家长的一个缩影。在嘉善,家庭教育,不单是关起门后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交流,更是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协作的民生大事。

  据嘉善县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善这样的小县城,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特别高,但往往有心无力。而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成绩、性格养成等,都需要科学的家庭教育。2013年,嘉善成为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试点,经过两年多实践,无论是在企业还是社区,家庭教育这个大课题,被分解和创造成“15分钟微课堂”、“好习惯家长学校”、“阳光妈妈”等充满真诚与善意的社会家庭教育实践,让更多父母走出家庭教育的迷茫状态,塑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关系。这就是嘉善从不关门的“家长学校”。

  于是,针对企业工学矛盾大、活动组织难等特点,包括“双飞”在内,目前,嘉善县已有9家企业利用工间、用餐、午休等时间搭建各种短小精悍、高效便捷的家庭教育平台。

  家长学校

  企业有“微课堂”,社区里则有“好习惯家长学校”。

  最近,罗星街道魏南社区 “好习惯家长学校”专门外请了专家来针对营养问题举行了一场讲座。不要给孩子喝饮料、不要给孩子乱吃保健品等专业建议,让几十位家长觉得观念被颠覆了。

  针对社区家庭的特点,目前嘉善县各社区、村落里,有着大大小小36家 “好习惯家长学校”,开展讲座、沙龙、亲子公益服务、文体表演比赛等活动。

  对于普通父母来说,通过企业、社区的讲座、沙龙、亲子公益服务、文体表演比赛等方方面面的学习、参与,让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逐渐改变,继而让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这样的点滴改变积少成多,看得见,摸得着。

  通过参与社区的“好习惯家长学校”,魏南社区居民陶建文经常带着女儿参与家长学校的活动,比如亲子志愿服务等,和他人建立感情。一段时间后,女儿改变了不爱叫人的习惯,转而主动和人打招呼了。

  阳光妈妈

  立夏过后,气温越来越高,魏塘街道魏中村的“阳光妈妈”刘成英、阳丽平等人,开始筹划今年的河边巡逻,以保障在河边玩水的孩子们的安全。

  魏中村中25名热心妈妈组成了“阳光妈妈”志愿者队伍,以“阳光妈妈”家园为平台,组织开展“四点钟学校”、“十五分钟”亲子交流、“父母课堂”家长教育等活动,

  每天天刚黑,刘成英、阳丽平等人就会开始“一日一问”的家访行程:看看孩子是否在家中,孩子晚饭有没有吃,功课做完了没有。转过身,“阳光妈妈”再和家长聊聊天。

  刘成英第一次见到3岁的小女孩欣欣时,她大冬天光着脚在马路上跑来跑去。原来欣欣跟着父亲住,母亲不在身边,父亲上班了没人管她。于是,刘成英将欣欣视作自己的孩子一般照顾,让她来家里吃饭,送她学习生活用品,给予她母亲般的温暖。

  目前,嘉善县共有“阳光妈妈”300余名,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生活帮助、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行动。


浙江日报 人文·好奇 00014 家长学校,伸出善意的手 2015-05-21 3876754 2 2015年05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