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微信公众号膨胀的喜与忧——
想说爱你不容易
本报记者 何苏鸣
核心提示:
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着成为媒体的“主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 国内微信公众号数量已超过800万个,自媒体作者数超过15.7万人,微信朋友圈每天阅读数接近300亿次。对这些个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来说,面对陌生人“秀”出自己的爱好、经历与思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又该如何应对防不胜防的转载、抄袭甚至剽窃?
杭州姑娘周开颖名片上的抬头,是某大型公司的品牌总监,而在虚拟的微信世界里,她有另一个身份:微信公众号“晃影无度”的运营者。
这个走过30多个国家、拍过5万多张照片的80后姑娘,在1年多前临时起意,“想把自己想要说的无数故事,还有她臭味相投的小伙伴的旅行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因为爱,所以爱
如果非要给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找一个理由,周开颖能想到的,是一句歌词:因为爱,所以爱。
对她来说,开通微信公众号,是一个突然的决定,也是一件自然不过的事。
“写作和拍照一直是个人兴趣,从有MSN空间和博客开始就会在网上记录这些。”她告诉记者,因为自己的文字和图像比较有特色,过去几年里,一直有不同媒体邀请她开博客,也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所以看到微信推出公众号时,就理所当然地注册开通,毕竟这是当下很重要的一个自媒体平台。”
“陌生人,我们一起去看看城堡;
寻找梵高的踪迹;
今天我们去南极!
……”
浏览“晃影无度”公众号,诱人的图片和文字一道,为我们打开这个姑娘眼中的另外一个世界。周开颖告诉记者,尽管公众号以原来的博客为主要内容,但因为表现形式不同,她还是要花不少时间来打理。几乎每个晚上和周末,她都会用心守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整理内容、回复评论、策划活动……周开颖一点也不马虎,每个步骤都有板有眼,甚至绞尽脑汁。随着粉丝和互动的增多,“晃影无度”对她而言,已经不是一个完全私人化的账户。
“和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得到认可,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责任感也会随之而来,因为不能让这么多信任自己的人失望。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周开颖坦言,每一次内容推送后,用户的点赞与转发都是她在意的事,“要是哪篇自己认为还不错的稿子没有预想的受欢迎,就会一直想,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即便如此在意公众号的影响力与受欢迎程度,可在“晃影无度”的推广上,周开颖却始终没有刻意,朋友的口耳相传是她最主要的推广方式,因为她相信好内容一定会有人看到,“可能不经意间,你看到我的文字或是照片,觉得有共鸣,带来情绪上的触动,对我来说就是成功。”
至于经营公众号的目标,周开颖这样告诉记者:“拿它赚钱绝对不是我的目的。因为在我的公众号里,旅游是唯一的内容,它本身也是我生活中最大的激情所在。如果有客户看中我的文字,请我去玩,然后做一些非常软性的推广,我就很开心了。”
造森林,有梦想
和周开颖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正成为个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国内微信公众号数量已经超过800万个,自媒体作者数已超过15.7万人,微信朋友圈每天阅读数已接近300亿次。
这些“自媒体人”之间,也开始有了松散又紧密的联盟,他们聚在一起,手拉手摸索着前行在这条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互推联盟”,是公众号运营者的“行话”。周开颖告诉记者,在联盟里,一群价值观和账号风格比较接近的人会互相推荐账号,成员们也常常在一起探讨:怎么做“标题党”、什么内容应该在什么时间段发,根据时下热点可以写些什么,“类似于头脑风暴,也会有经验交流”。
“微信公众号‘小而美’的体态,天然具备精准传播的特点。”周开颖始终相信,在未来,这一特点一定会被进一步放大,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垂直化传播是大势所趋。也因此,很多人将公众号作为一种商机,努力在这里拓展物质世界的疆域。
可也有相当一部分像她一般的人,他们是人们眼中的“文艺青年”,生产着有助于丰富精神世界的内容,文学、诗歌、艺术、音乐、旅行、摄影、设计、科普、游戏……对他们来说,公众号内容的选择,并不是实惠有收益,而是来自心灵深处的那份召唤与热爱。他们在做的,是一件有“态度”的事。
她说,目前国内最大的文艺生活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已经拥有100多名成员,他们的账号内容不同,风格各异,但至少心意相通——他们都相信自己是不巨大但必定会造成柔软改变的力量。
微信公众号 “真心招待所”的运营者,在加入“文艺连萌”时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曾经相信,现在仍信,我所做的一切都不会是无用的,作为一枚文艺女青年,我能带给你最大的幸福感,来自于“有趣”。
微信公众号“世相”的掌门人张伟更是直言,“文艺连萌”代表着一种雕琢的努力,一种抒情之美,并非只是表面化、碎片化地堆砌一些花哨之物,它向内渴望精神生活,结果导向一个社会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并且可以抵抗过于功利的潮流。
所有的这些,似乎也与“微信之父”张小龙的愿望不谋而合,对他来说,这个拥有4.6亿个月活跃用户的移动应用,在拥有了上千万个活跃的订阅号、公众号、企业号之后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尝试将人、设备和服务连接在一起。
“我们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宫殿。我们希望培育一种环境,让所有的动植物在森林里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我们去建造出来。我们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出现在微信的公众平台里面。”他这样阐释自己的梦想。
泪与笑,难倾诉
尽管“晃影无度”至今还没有遇到过侵权、抄袭这些狗血事儿,可周开颖还是会给图片加水印,并在文章中注明转载须知,“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侵权成本, 一方面微信转载他人的文章很方便,另一方面事后就算侵权方被关闭账号,也完全可以再注册一个。对原创作者来说,这真的是一种伤害。”
今年3月上旬,律师朱斌受微信公众号“花边阅读”和“异见”委托,向深圳南山法院提交民事起诉状,起诉涉嫌抄袭的公众号“酿名斋”和“文字撰稿人”。随着5月7日法院正式立案,这也成为国内首宗针对公众号抄袭的案例。
“我们经常发现被抄袭,和对方交涉,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互联网精神是共享。”“花边阅读”创始人侯俊谋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做微信公众号运营,运营者处在一个圈子中,多多少少会有交集。侯俊谋发现抄袭后,有时会主动跟对方交涉,可得到的回复总让他哭笑不得。
在“共享说”之外,抄袭者还会说,“你的内容好我才转载,抄袭是看得起你”,而更不客气的则是“那么多转载的大号你不去追,偏偏追着我们这种小号。”
朱斌和侯俊谋都知道,这一条维权道路将颇为艰难。
首先是笔名认证难。“微信文章的作者用笔名,需要去公证处证明这个笔名是本人。微信和论坛不同,论坛注册时一般需要真实姓名。”
其次则是侵权成本和维权成本存在倒挂现象。“侵权时,对方可能在网上删掉抄袭文章便可。而维权时,自媒体需要公证、诉讼,负担公证费、律师差旅费,同时花费大量精力自我举证,整个过程至少需要1至2个月,赔偿金额可能仅有几千块钱,得不偿失。”可这一次,他们还是决定站出来,“我们想更好地保护原创作者。”
这也是周开颖和她的同道中人都愿意看到的,毕竟,当网络世界变得更为公平有序,他们所有“为自己代言”的努力才更有动力,也更有价值。
■ 专家观点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寅斌: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平台和话语权。在这个“粉丝时代”,公众号的运营更需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在公众号内容制作方面,要做到形式“好玩”、内容有价值、能够给用户提供需要的信息。对运营者来说,应该有“不为全世界,只为那些真正喜欢的人”的理念,不一定让所有的人成为你的用户,但必须要有一批忠实粉丝,因为他们是最有潜在贡献价值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