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一个中国青年的
坚强人格存在

  许涛践行被遗忘的承诺,看似微不足道,却击穿浮华,彰显了一个中国青年坚强的人格存在

一个中国青年的

坚强人格存在

  王玉宝

  连日来,一条名为《被遗忘的承诺者》的长微博爆红网络。

  微博故事的主人公叫许涛。他于2012年上大学期间通过微博募集医药费,拯救患白血病的父亲,并承诺会在3到5年内付息还款,数月间他募集到50多万元。3年过去了,许涛父亲已过世。大家早已遗忘此事。但今年5月10日,该长微博的作者曾鹏宇接到许涛的还钱电话。最开始他以为是诈骗电话。听完原委,并最终收到连本带息的还款后,曾鹏宇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让人难以置信,在“这个忙乱而又现实的时代”,还有一个看似卑微的青年,如此执着践行自己的承诺,“哪怕它已经被人遗忘”。也许当初,你捐赠的只是够买一份早餐的钱。但于那个陷入绝境中的青年,却无异于金子。你可以忘记,他却难以忘怀。如今,茫茫网络里,他追寻“恩人”的足迹,一一奉上带利息的还款。而这样的行为,这样一份心,又何尝不是一种更加珍贵的“金子”?故此,当曾鹏宇将此事写进微博,网友也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有网友点赞:“不是所有人都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一诺千金,好样的!”

  这件事,之所以能打动人,最直接的因素,是诚信。试想,当初许涛微博募资时,确实承诺了还钱。但毕竟,这只是承诺于网上。大家没有面对面,更无白纸黑字。我们知道,诚信最容易坚守在熟人社会,最容易失范于陌生人社会。为什么?因为在陌生人社会彼此缺乏实实在在的联系,缺乏监督。但在人们的目光所不在处,许涛仍遵循着道德的律令,他果真还钱。这纯粹靠自律的力量。这种自律的力量,超越了人性之恶、人性的自私,是人类真正区别于动物性的力量,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尤其在这个诚信缺失的年代。

  但笔者以为,在诚信之外,此事还有更令人动容之处。那就是,自强与自尊。人们惊诧,是因为觉得,既然是捐款,为什么要还钱?但其实不然,许涛在募资之初,就说得明明白白,是“借钱”,而且要“付息”。只是大家当初对此没有当真。“借”,是个很有意思的形式。他将“施予—接受”,变成了借贷关系,这实际包含着一种尊严和自强在其中,体现的是担当精神和不屈于命运的气概。许涛告诉我们,不是说需要帮助,就一定是弱者。我们可以接受帮助,却不能向命运低头。而这种不低头,岂非是最配得上慈善的一种力量?

  这种精神,正是当今这个“软骨病”盛行的社会所稀缺的。在拜金思潮的冲击下,在物欲的熏习下,多少人还能挺直腰杆,不是见便宜就往上扑,罔顾自尊和自强、志气和脸面?实际上,自尊、自强,是许多美好道德的基石。一个人不珍视内心灵魂的洁净,他必对自己的言行无所顾忌。没有自尊,何必讲诚信,何必不啃老,何必以包二奶为羞,何必以潜规则为耻,何必不讹人,何必不造谣,何必不贪腐……

  “如约还款”的意外,击中了当下中国社会道德情操的软肋。面对利益,许涛不是那种失去钢筋铁骨瘫软在地的人。他的存在,告诉我们,“拜金”并没有打垮中国当代青年。许涛就是一个中国青年坚强人格存在的展现。这无疑令人欣慰。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一个中国青年的
坚强人格存在
2015-05-20 浙江日报2015-05-2000011;3887074 2 2015年05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