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出动9艘舰艇,人员混编数据共享
演兵地中海,中俄友谊成色足
当地时间12日晚,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参演舰艇驶离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市,向地中海演习预定海域航渡。演习进入展开兵力组成集群阶段。
这次联合演习,两国共出动9艘水面舰艇。除了地点选在地中海外,这次还有哪些亮点?中俄两国海军又如何实现融合和协同作战?军演背后的中俄关系现状,又有哪些看点?
人员舰艇完全混编
12日下午,中国海军导弹护卫舰潍坊舰缓缓驶离新罗西斯克市34号码头,随后,导弹护卫舰临沂舰也鸣笛起航。中国海军另一艘参演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已抵达演习海域待机。
“中俄海军参演舰艇17日完成集结。”临沂舰舰长高克表示,“舰艇自2014年12月起航以来,连续执行了亚丁湾护航、也门撤离中外人员等重大任务,官兵对这次演习充满信心。”
按计划,这次演习12日晚至17日为展开兵力组成集群阶段,中俄参演舰艇向地中海演习海域集结;18日至21日为保护远海航运安全实战演习阶段,进行海上防御、海上补给、护航行动、保证航运安全联合行动和实际使用武器的演练。
据专家介绍,这次演习双方采用人员、舰艇混合编组,并且实现了雷达、声呐等核心数据的共享,未来中俄海军还有可能走向更远的大洋。
中方参演兵力是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导弹护卫舰临沂舰、潍坊舰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2架舰载直升机以及特战队分队。而俄海军派出“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顺利”号护卫舰、“西蒙风”号气垫导弹艇、“A·沙巴林”号大型登陆舰、“亚速海”号大型登陆舰和1艘海洋拖船参演。
中国海军专家张军社分析,从三个层次可以看出双方在这次海上联合演习中将进一步增强融合和协同。首先,指挥机构在加强融合和协调,无论在总导演部还是作战指挥部中,中俄的指挥员都在一起指挥,两国海军的作战、情报等参谋也都在一起工作。第二个层面,在作战编成中也实现高度融合与协调,比如海上防御科目中,红方和蓝方编队将模拟对抗,红蓝双方中都有中俄舰艇混编在不同作战编组中。第三个层次,从作战单元来看,在1艘军舰上,人员也实现混编,中方舰艇上会有俄罗斯军官,俄罗斯舰艇上也有中方军官。双方军官可以在演习中进行切磋,共同完成指令和任务。
战略互信水平极高
“这是中国海军舰船编队成建制到国外进行联合演习的最远的一次。”张军社说。他表示,成建制赴海外进行演练,并且长达十天,对于中国海军的能力考验首先是后勤保障,还有作战保障,包括远海航行导航能力、通信能力、指挥能力等等。
一位多次参加过中外联合演习的军方人士则表示,“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包括人员军事素质,感觉双方差距正在缩小。”在这位人士看来,在他所经历的联合演习中,几次实际使用武器,中国海军的精度或表现出的水平、成绩都超过外军。该人士表示,通过联合演习也发现了外军军事素养比中国更专业的一些方面,比如外军随舰指导的上级领导或者机关人员比较少,一些就是舰艇长自己率舰执行任务。
张军社认为,此次演习看点之一在于演练科目中的协同海上防御,包括从反潜、防空和反舰三方面模拟受到敌方来自空中、海上和水下的威胁。张军社表示,“反潜防空科目是传统作战项目,进行这些科目的演练,需要双方舰艇打开火控雷达和声呐,因而雷达和声呐的数据都要暴露给对方,这样的科目只有战略互信水平高的国家之间才能进行。”
中国军事专家李杰认为,这次中俄海上演习是融合级别比较高的联合演习。据李杰介绍,双边海军演习从低到高可分为若干层次,最初级的双边联合演习,就是实现语言和通信上的无障碍沟通;之后是情报数据的共享互通;之后是双方可以共同完成规定科目,比如俄方出动1艘巡洋舰,中方出动1艘054A,双方演练如何默契配合;再往上一个层级就是舰机混编,指挥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作战方案实施演练,双方兵力取长补短;再进一步就可以兵力混编进行红蓝对抗,比如在不通报任何演习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反潜训练。不过,李杰也建议,未来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的兵力规模应该更大,舰艇与战机的种类应该更多,演习想定也应进一步贴近实战。
李杰认为,这次演习的科目设置虽然比较常规,但这次演习体现出中俄之间战略伙伴“背靠背”合作,特别是海上合作会越来越常态化,双方未来会进入越来越多的中远海海域,而不是像原来仅限于中国周边海域。
张军社表示,这次演习的主题就是共同应对远海的海上威胁,维护海上通道安全不仅对中俄有利,对于其他国家也是非常有益的。
选地中海十分正常
为什么是地中海,一个距离中国如此遥远的地方?美国彭博社分析说,首先是“全球性答案”,这是对新的“凉战”(用于区别冷战——编者注)以及美国在太平洋动作的回应,日本首相安倍近日访美就是一个例子。其次还有“地区性答案”,即中国在西亚北非的利益在增加。近年来中国两次派船救援和疏散大量因地区动荡而面临危险的中国工人,第一次是利比亚,中国撤侨3.58万人,第二次是今年3月底4月初,中国帮助数百中国工人撤离也门。
有媒体分析认为,这次演习最大的亮点就是演习地点远。对于这次为何会选在地中海进行演习,张军社回应称,这是中俄举行的第四次“海上联合”系列演习,中国分别于2012年、2014年在黄海和东海主办演习,俄罗斯2013年在日本海主办演习。俄罗斯海军将今年的演习交给俄黑海舰队承办,而黑海舰队的负责区域就是黑海和地中海,所以演习选在地中海也就很正常了。而且,中国对于地中海也并不陌生。
对“来自地中海的信号”,德国之声专栏作家泽林认为“西方必须学会适应”。他称,西方媒体上“俄罗斯和中国军队首次在欧盟大门前的地中海进行‘远海联合行动’,而且使用实弹”等报道可以说是“耸人听闻”。首先,中俄可以这样做吗?答案是:在国际海域,任何一方都可以和其他方一起进行实弹演习。其次,谁先开始的?美国人早就在黄海举行军演。他们的航空母舰早就在中国海岸前游弋。俄罗斯和中国现在宣布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是十分正常的事。
外界无需过多解读
“此次联合演习不针对第三方,与地区政治局势没有任何关系。”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尽管如此强调,但西方看上去不这么认为。德国《明镜》周刊11日称,这是中俄第一次在地中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在欧洲附近展示力量”。《每日电讯报》援引俄罗斯副防长安东诺夫的话说,俄中军事合作表明对“挑战和威胁”的共同理解,以及“重建当前世界秩序的需要”。该报称,这与普京在胜利日阅兵式的讲话相呼应,普京当时说,全球发展正在遭受“建立一个单极世界的企图”的破坏。德国“世界社会主义者”网站称,中俄地中海军演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表明因美国主导针对中国的“重返亚太”以及北约在乌克兰危机上针对俄罗斯而衍生的大国矛盾是何等尖锐。报道称,美国主导的用以扼杀俄罗斯经济的金融制裁、寻求推翻普京,或者通过“重返亚太”孤立中国,带来了全面战争的危险。
“超级大国不能去度假”,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指导”奥巴马应该从俄罗斯胜利日学到“教训”,认为奥巴马对俄罗斯“亮出的牙齿”还不够。“美国确实需要反思,但反思的应该是它推行的遏制+压迫式的外交”,德国柏林欧洲政治学者格斯勒尔说,在乌克兰危机上欧盟态度本来比较缓和,但美国“任性地”对俄强硬;在亚洲,美国的任性更是遇到日本的任性,双方高调修改防卫合作指针,一些人甚至不避讳针对中国。
“‘海上联合’系列军事演习依据中俄两国海军已形成的轮流承办的惯例进行,外界无需对这次演习选定的地中海海域做过多解读。实际上,中国海军舰艇已多次进入地中海。”张军社表示。
张军社说,从演习课题和课目也可看出,这次中俄海军联演的重点是围绕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同提高维护航运安全能力。演习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与地区局势无关。张军社表示,联合军演是中俄两军务实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中俄军事合作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事实上,早在上月30日,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在月度例行记者会上就表示,这次联合军演不针对第三方,也与地区局势无关。耿雁生还说,这次演习的课题是维护远海航行安全,主要科目包括海上防御、海上补给、护航行动、保证航运安全联合行动和实际使用武器演练,目的是深化中俄两国友好务实合作,增强两国海军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能力。
中俄关系的新高度
中俄元首会晤、莫斯科红场阅兵、中俄地中海联合军演,中俄两国关系随着新近的“三部曲”再次升温,俄罗斯《晨报》11日称,“俄罗斯与中国再次成为永远的兄弟”。
在莫斯科红场,接受检阅的中国军人令万众瞩目。这支代表中国军队形象、精神和实力的仪仗方队,令人追忆中俄两国两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正义战争胜利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彰显着中俄两国两军全面战略协作关系,承载着两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使命。
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市,就在红场阅兵前一天。两军关系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中俄两军长期以来保持了开放、互信、合作的友好关系,在联演联训、联合反恐等方面保持了密切合作,多次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和平使命”联合军演。中俄两军全方位、多层次、务实性合作,对发展巩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俄罗斯与中国拥抱得更紧了。”对中俄地中海联合军演开启,英国《每日电讯报》迅速做出了这样的解读。BBC则用“大单”测量中俄的合作之密,报道称,习近平在莫斯科期间中俄签署总价值为250亿美元的32项大单,内容从基础设施到债务合作,并涉及飞机与高铁等项目。还有称俄联邦航天署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签署了关于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兼容性的联合协议。香港亚洲时报在线则聚焦“中俄在欧亚达成谅解”。报道称,中俄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具有历史性意义,彰显中俄伙伴关系在政治层面达到的空前高度。
对中俄关系,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访问学者李普曼认为,莫斯科对转向中国“非常重视”,且“这一转变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且不可逆转的”。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学者艾利森认为,普京似乎已经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建立了密切联系,“他们对话时的那种坦诚和合作态度,是在其他伙伴身上看不到的”。 (据新华社、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