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新浙商

WiFi信号点、充电桩、远程信息读取……

“聪明”路灯,照亮智慧城市

  本报记者 李丹超 通讯员 申健

  行走在城市的你,是否细心地打量过身边路灯的变化?智能照明、马路探头早已无法表达路灯的角色,如今的它还可以在无线网络基站、汽车充电桩、多媒体播放器间随意切换。

  这样的路灯,就在我们身边。连日来,杭州瑞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逊盛兴奋不已,他带队研发的“智慧路灯”集合功能强大,并且很快就要出现在杭城的马路上。

  “聪明”路灯多重角色

  在城市的主干道上,每35米就有一盏路灯。作为最密集的城市基础设施,路灯早已不是简单的照明工具。周逊盛说:“这个分布在城市里最广泛、最均匀的物联网,它的意义非同凡响。基于路灯杆做信息化、自动化的系统建设,城市就‘活’起来了。”

  智慧城市建设热,让路灯的智能化早已有了许多探索。周逊盛这位典型的工科男,在他的带领下,“瑞琦”早已成长为一家出色的创意型公司。

  路灯杆先是作WiFi覆盖点。无线网络全城覆盖几乎是多数地方建设智慧城市的首选。在杭州主城区的街道上,打开手机便能搜索到一款叫“i-hangzhou”的免费WiFi。但运营商重新做基站建设是件麻烦事,加上网络提速要求基站之间的距离缩短再缩短。

  “像4G等网络技术的基站要求是100米以内,正好符合路灯杆几十米间距的概念。最节省资源的是,原先需要挖路面、铺电线、竖杆子,现在架设通讯基站可以直接从路灯杆取电,一条路上光纤拉到一端就行了,极大地减少建设费。”周逊盛告诉记者,网络覆盖是第一步,拥有“智慧”的路灯将潜力无穷。

  这是个物联网的城市道路,主角就是路灯。杭州东方高新科技园内的一间办公室内,周逊盛向记者展示起他的最新“作品”。路灯杆离地三四十厘米的地方,装上了一个一米多高的充电桩,充电桩的正面配上了一面LED屏幕。

  和传统路灯相比,长方体充电桩的搭配让路灯杆看上去更加“稳重”。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的未来,这样的设计,电动汽车只需路边一靠,就可以随充随走。

  这套装备早已在北京试点,新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多媒体系统和内置系统的升级。从灯杆广告到灯杆视频,充电桩搭档LED屏让城市管理成本更低、覆盖更广。周逊盛说:“城管可以租用视频点,发布公益信息。跟网络结合,车辆检索、停车诱导系统等增值信息也可以上去。我们要做的就是这‘智慧城市’的最后100米。”

  节能与智慧同步升级

  6月份,杭州“瑞琦”的智慧路灯就有机会出现在杭州的钱江新城,路灯在城市中担当的角色将从单一的照明“卫士”,变身一个个聪明的“城市管家”。

  这和杭州市的智慧城管建设不谋而合。作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管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智慧路灯,成了智慧城管推广中关键的基础设施。但路灯“聪明”了,价格也不便宜,该如何向市场推广?

  在周逊盛的名片上,出现了“浙江大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字眼。“去年开始,我们和‘大云’合作,希望通过节能可以为政府提供一套路灯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周逊盛算了笔账:杭州市主城区有路灯15万盏左右,每年电费9000万元,如果采用LED节电技术,电费将节省一半。

  利用节能改造省出来的钱做“智慧路灯”,已经做了十几年自动化控制的杭州“瑞琦”最有发言权。自动化系统从路段控制发展到单灯控制,从来都和精细化节能改造分不开。智慧路灯不只是一家企业单打独斗,而应利用优势互补集群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社会需求,因此通过需求拉动一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创新是需要的,但是需求的应用和实质是系统性资源的整合问题。

  “对智慧路灯而言,节能仅是一种手段,系统更是关键。”周逊盛说,“让灯杆变成资源创造效益的手段,减轻政府的压力,同时结合节能等手段,使得政府逐渐健全其管理手段和方法。如果只是为了分成电费而节能,智慧经济将永远无法实现。”

  开启城市智慧之路

  “如果给路灯杆装上RFID远程读取装置,那么车辆开过的时候警察就知道是哪辆车,真正可以精确定位,而利用灯杆均匀分布的无线网络,更可以快速获取警情并处理。”周逊盛说,这个是一个方向,“大城管”需要城市的管理者站在更高处进行资源的整合和调配,这样才能真正将智慧城市往前推进。

  今年以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纷纷涉足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可以想见的是,互联网企业的海量用户基础及技术支持,必将给智慧城市建设输入更多有效活力。但已有的实践证明,技术的背后还是需要踏实的实业来做基石。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一线城市及50%以上的二线城市均已明确提出“智慧城市”的目标及相关规划方案,却难见一套能够真正体现智慧城市内涵的模式。

  智慧城市是个灵活的概念,它不只是一套软件,纸上的方案要落地。在杭州“瑞琦”的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机房内,周逊盛指着几台电脑说,就是这里控制着西湖景区所有的景观照明。“从1999年开始带队研发路灯自动化,到目前已经开发了100多种产品。一直很辛苦,但我们坚持下来了。”周逊盛介绍,“瑞琦”90多名员工,研发团队占了一半。

  尽管杭州“瑞琦”在浙江路灯市场拥有不俗的成绩:全省70%以上的市场,杭州100%的覆盖。但在自动化系统的推广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中间商说功能的时候找这家要方案,买东西的时候再去找另一家。在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之前,杭州“瑞琦”的路灯智能产品并不受重视,公司的所有效益只能从工程建设获得,这让每年百万元以上的软件开发支出万分为难。

  自主研发加硬件生产,最终让“智慧”完美落地。有业内专家认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认识模糊,加上地方自身要素资源缺乏对智慧城市搭建的支撑能力,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出现“有口号无内容,有规划无内涵”的困境。杭州“瑞琦”的这种坚守和务实,让实业在“智慧”运用中活了起来,并且真正拉动经济增长。

  “聪明”的路灯开启了城市智慧之路。“2014年我们开始提合成的想法,因为这是趋势。社会发展趋势就是交集越来越多,但光说不行,得有落地的东西。因为实业是1,商业是0,金融是后面填几个0,但是如果没有1,那么连泡沫都不是。”


浙江日报 经济·新浙商 00011 “聪明”路灯,照亮智慧城市 2015-05-15 3869782 2 2015年05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