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全力打造
点绿成金新标杆

  单锦炎

  理论要变成实践,尤其是要变成老百姓所信服的实践,才会有生命力。十年前,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十年来,这一理论在安吉实践中化为了生动现实,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坚定不移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子走下去,广大山区县在“两美浙江”建设中一定大有作为。

  绿水青山不仅是重要的发展要素资源,更是十分宝贵的生态与品牌资源。守护绿水青山是对过去发展方式的反思,是一种放眼长远的理性回归。我们是在付出惨痛的代价之后,才坚定清醒地认识到,不能把绿水青山当成消耗品,涸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扩张发展只会“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无数金山银山也换不回一座绿水青山。

  十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谨记总书记嘱托,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过程必有我”的气魄,坚持生态立县,打造了“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优美环境,成为了全国首个生态县、首个县域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县。我们把保护好绿水青山作为第一政绩,全国首创美丽乡村建设,出台全国第一个美丽乡村建设地方标准;开展“寸山青、滴水净”行动计划,推行“限药、减肥、禁烧”,水库源头封山育林,设立了禁垦区、禁渔期;大胆改革创新,设置矿产资源联合管理、森林公安和地方公安联动执法、基层国土规划联合办公机制,从源头加强生态保护与管控;以人代会决议的方式把每月第四个星期三设定为包括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在内的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推进日”,全民动员,声势浩大。这些制度与办法都已形成常态化。

  守护绿水青山,不是不要金山银山,只有“养山富山”、“养山用山”,绿水青山才能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两座山”不可割裂,但两者之间也不可能自然划上等号,只有架通桥梁,转化“绿水青山”,两者才能良性互动起来。

  在实践中,安吉独辟“绿”径,抓住产业与项目这个转化的关键节点,将自然山水的“绿色效应”向产业延伸。我们按照泛自然博物院、县域大景区的目标,融合一二三产发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美丽环境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重点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生态文化产业示范区,加快生态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休闲养生等产业的“联姻”。成功建成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知名品牌——凯蒂猫家园,引进了上影影视产业园等项目。在实践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道路上,今年全国第一个环境优美乡镇山川乡还成为了全国第一个乡域4A级景区。我们初步找到一条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道路,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广大百姓,这也是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最终落脚点。要让广大老百姓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道路上享受更多的“获得感”,才能从原来对绿水青山的自发向往,转化为对保护绿水青山的自觉行动。

  我们在做大金山银山的同时,时刻不忘惠及民生,实现了集镇污水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联网公路、城乡公交、劳动就业、卫生服务、居家养老、学前教育、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农村信息化等13项公共服务全覆盖。在全国第一个设立3·25全民生态日,以1家主馆37家地域文化馆的形式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无围墙”的生态博物馆,制定了48个字的县民生态守则,这些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坚定了老百姓的道路自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条光明大道。

  前十年,安吉初步找到了一条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之路,那么后十年我们就要按照“城乡统筹全国样板、生态文明全国示范”的“两个全国”目标,打造赤金足银的“两山”互动新标杆,真正把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真正建成富裕美丽幸福的安吉。

  【作者为安吉县委书记】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全力打造
点绿成金新标杆
2015-05-15 3846337 2 2015年05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