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施与受

  最近,一条来自一位普通劳动者的新闻在各大媒体和网站刊载,引起人们的关注:“苍南国土局年薪5万公务员,以个人名义捐100万设道德基金”。人们赞扬有之,质疑有之。而当事人林继排十分坦荡,他说:“施比受好,能去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事。”

  记者问林继排,为什么你要以公务员的身份捐出100万元?林继排答,很多人认为我高调,没错,我这么高调,就是为了引起更多人关注。我做的是正能量的事,为什么不可以高调呢?传统观念是做好事不留名,但如果大家都不知道,那这件好事就只是帮助了个别人。如果善事经过宣传,能让更多人一起做,那就是慈善的蝴蝶效应。我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勿以善小而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林继排家里并不算富裕,这笔钱,是他们夫妇俩省吃俭用攒下来准备给儿子买房的。好在妻子和儿子都理解和支持他的决定。儿子在北京读大学,表示要向老爸学习,以后也要凭自己的努力去做慈善去帮助人。林继排说,把钱留给儿子不一定对他好,把慈善精神传给他,能让他终身受益。年薪5万元的他,在20年里共捐款35万元,圆了300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其实,这不是林继排第一次做慈善。早在2012年,林继排就把3万元捐给了平阳县人民医院帮助尿毒症患者的护肾净血项目。而这次捐款,来自他老父亲的心愿。事情得从52年前说起。那年,才7个月大的林继排得了胸膜炎,父亲带他到平阳县人民医院治病。住院半个月,病治好了,产生医药费33元。可当时家里穷,只拿得出15元,还有18元实在拿不出,父亲带着他偷偷地离院。这18元,是父亲的心事。到了父亲80岁那年,几个子女要给老人家做寿,老父亲说,做寿的钱,就拿去还给医院吧。于是,林继排与平阳县人民医院联系,起初医院以为他是骗子,没有理睬,后来才相信了。而这一次林继排捐出100万元设道德基金,这个基金将持续十年,每年支出10万元用于奖励苍南县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等。

  如果说林继排第一次捐款是为了圆老父亲的一个心愿,那么,这一次他捐款100万元设道德基金,就完全是他善心的发酵。在他的心中,施与受,施比受好,能去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是一种道德的升华。叔本华说:“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是从实际生活锻炼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当良心、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在你的心灵中永远扎下根来的时候,你就会形成一种有道德的个性。”

  当今社会,金钱崇拜,权力至上,人们越来越看重物质享受,许多人把受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把施看成是额外的负担。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他们不顾良心谴责,抛弃了羞耻心,做着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事。更有甚者,一些走上领导岗位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敛财,结果成为千古罪人,这种例子,现在报纸上天天登。

  泰戈尔说:“我更需要的是给予,不是收受。”林继排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却对社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良心和责任心。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为了带动更多的人投身慈善事业,他捐出了自己20年的工资设立道德奖,用于弘扬正气,表彰道德模范。他的行动,表现了一种无私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他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施比受好 ,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和值得的事情。

  施是给,也就是舍。而受是取,也就是得。有关舍与得,民间有很多说法。比如:“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比如:“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比如:“舍舍得得、得得舍舍。”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无数次重复着一舍一得。舍不得,即不愿意施,就是不想放弃已经有的或将会有的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也合乎情理,无可厚非。因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怎能轻言放弃?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增多,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像林继排那样愿意施的人正越来越多,而只想受却不愿施的人也似乎越来越少。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只应当忘却自己而爱别人,这样人才能安静、幸福和高尚。”林继排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攒起来的100万元做慈善,得到了心灵的安静和幸福。对他来说,他在施中得到了快乐,他活出了人生的境界。施是一种抉择,更是一种美德。愿我们的生活中,能出现更多的林继排,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施与受 2015-05-15 3870375 2 2015年05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