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产业工人夯实智慧制造基础
下沙:创新培育现代化产业工人
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引来上百好项目
20万产业工人夯实智慧制造基础
下沙:创新培育现代化产业工人
采用新技术制造的变扭矩翻转铰链,让平板电脑支架角度变换更随意;将车间设备位置进行重新调整,零部件加工效率明显提高;饮料罐单罐降重再成型;电子坐便盖生产革新……
这些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经济效益的创新,集中展示在今年4月杭州经济开发区(下沙)首届“创新在一线”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
从“下沙制造”到“下沙智造”,杭州经开区正迈向工业4.0时代。2014年1~12月,杭州经开区规上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62.6亿元,利润增长12.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利润增长28%。
当前,杭州经开区经济发展进入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升级换挡期,城市发展进入了以完备功能为关键的品质提升期,社会发展进入了以强化治理为重点的融合发展期。面对新常态,杭州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推进“一号工程”、建设智慧开发区为主线,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进东部人才港和东部科技港建设,增强智慧经济发展动力,努力实现转型升级。
人,是事业发展的最大资本。作为杭州市三大副城之一,杭州经开区目前辖区总人口约为45万人,其中产业工人总数达到20万,在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部署并引导下,广大职工掀起了“万众创新”的热潮。他们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经开区的转型升级,也被赋予了最为充分的前提。
围绕全面加快智慧开发区建设,坚持创新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近年来,杭州经开区十分重视一线职工的创业创新,总工会通过技能大赛组织、职工素质教育推进等多项工作机制,培育出了一批批有知识、有抱负、有技能的现代化产业工人,为经开区科学发展、智造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咱们工人有创意
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引来上百好项目
“今年这次一线创新评选的主创人均为区内普通一线职工,或由一线职工参与的团队。经过第三方评审机构、管委会相关局室、区总工会委员三方评定,近100个申报项目中,16个项目脱颖而出,分别在促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推广先进工艺等方面取得的。”杭州经开区总工会介绍。
电子广告牌、手机显示屏,是都市的亮丽风景。对于其中核心部件的LED芯片来说,衬底材料的选用十分关键。士兰明芯起初使用的是外购干法图形化蓝宝石衬底(PSS),效果并不理想。公司成立以工程师马新刚为负责人的攻关小组。经过不断摸索和研究,最终开发出2款适应不同需求的湿法PSS衬底,并申请了专利。“我们的技术能让芯片亮度提高20%,波长不均匀性下降5%~10%,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马新刚说。使用新湿法PSS衬底加工的LED芯片,不但使士兰明芯的产品大受显示屏封装企业青睐,还大幅降低了衬底原料成本。
不仅仅是士兰明芯,近年来,经开区不少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推广先进工艺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突破。其中,一线职工的创新成果或者由一线职工参与的团队创新功不可没。
以传统手机滑轨起家的安费诺飞凤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一跃成为国内最好的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我们研发出的变扭矩翻转铰链,已经应用在了全球一流的平板电脑上。目前,项目出货约360万套,实现了约2.23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工程师王磊介绍,公司对员工创新非常鼓励,2007年以来,各项实用专利申报已超过500件,由项目带动的技术创新更是层出不穷。
下沙“智造”序列中,“史陶比尔”的名字不可不提。作为工业机器人和纺织机械领域当之无愧的“专家”,史陶比尔的一线研发能力十分突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单任务单机器人的应用已非常成熟,而单任务多台机器人协作系统却较少,从而限制了食品包装、电子元器件拾取等来料量大的工位的人机替换。”为解决这个难题,史陶比尔由冯立义带头成立开发小组,设想运用“接力赛”原理,串联多台机器人接力完成所有的工作量。经测试,系统拾取速度为蜘蛛机械手的125%。系统开发应用以来,已实现产值超过1500万元。
杀菌釜热能回收利用方案、大口径内孔测量辅助工具、饮料罐单罐降重及再成型技术、电子坐便盖生产革新……一件件凝聚着智慧、热情与专注的成果通过首届“创新在一线”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得到肯定。这些成果,来自一线,服务一线;而成果背后,是近20万下沙一线产业工人不甘平庸、孜孜以求的奋斗身影。
技能比赛出尖兵
一线技能大赛激励员工成才
创新来自一线,创新来自实践。如今,不同层次的技能比赛已成为杭州经开区激励一线创新、培育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平台。2014年,经开区总工会利用区内优越的院校资源,举行了数控车工、钳工、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等9场区级技能大赛,参赛职工规模超过2000人。
笔者了解到,在这些技能大赛中获奖的职工都能获得高级或中级证书,前三名选手会被授予“开发区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
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产,技能大赛的开展不仅使更多一线工人成为本企业、本行业的技术尖兵,也为创新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吴生奇是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金工车间的主任,一线沉淀多年的他不仅技术精湛,对于如何提高单位个体操作效率也有着深入研究。今年4月的评选中,他的“1人2机改1人4机操作”改造方案得到了评委的肯定。
“我们的金加工车间以往夹具多为手动装夹,效率很低,这次我们不仅将手动夹具改为了气动,还同时将车间40多台设备位置重新进行摆放,实现1人3机和1人4机操作,拉近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位置,减少员工走动的距离,重新设计物料架,减少了送料时间,提升操作工自检速度。”吴生奇介绍,通过改进,车间实现减员23人,而提升生产效率20%,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61万元/年。
“总工会将与有关部门合作联动,全年举行区级技能大赛6场以上,既要提高技能大赛的竞赛含金量,也要提高参赛职工的受益度。”杭州经开区总工会负责人说,企业层面有岗位大练兵、技能比武,开发区层面有技能大赛,通过多种形式的赛事活动,不断提升职工磨练技能的积极性和紧迫性。
此外,按智慧经济发展要求,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推动产业升级”,今年,杭州经开区将继续围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节能减排、“四治”建设等重要领域和重点建设工程,在各级工会广泛开展以“创新驱动在一线·立足岗位建新功”为主题的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开展“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活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区,将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美丽东部湾建设中来。
厂门口也能上大学
“蓝领成才”12年惠及4.2万名工人
充足的现代化产业工人储备,是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加快打造“一园一谷一港”的现实需要。依托辖区内充足的院校专业资源,2003年起,杭州经开区总工会开始实施“蓝领成才”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一边着力推进职工学历教育,一边开展职工免费技能培训。12年来,全区累计受教育人数已近4.2万人。
“我们文化程度不高,必须抓紧机会充实自己。”29岁的建德小伙聂利成告诉笔者,经开区搭建的学习平台选择余地大、实用性强。他先是报考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专夜校,去年又参加了另一所职校举办的免费日语培训,素质提升的同时,在工作中也释放出了更大潜能。这两年,聂利成牵头完成的“SMT产能提升”、“轨道自主改造”和“双面罗拉装置制作”等创新课题先后被评为东芝信息机器有限公司特级改善。2014年,他还被评为区级劳模。
人是最大的资源。眼下,无论是企业自身发展,还是经开区智造转型,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需要都越来越迫切。随着“蓝领成才” 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不断深入,在扩大培训科目、扩大培训名额的基础上,下沙各级工会密切关注班组长、中级与高级工等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需求,探索蓝领骨干人才的培训提升道路,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和班组长培训,加快形成高技能人才遍地开花之势。
因材施教,因时施教。“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忙,而且都习惯于用手机、平板电脑,针对这个现实,我们也会同各成员院校探索网络授课平台建设,积极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方便职工业余时间参加学习。”总工会介绍,经开区正围绕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要求,汇聚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各成员院校优势科目,积极探索开设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科目。
紧扣时代脉搏,贴近职工实际,今天的 “蓝领成才”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已经成为经开区一线工人成长的摇篮。2013年,《开发区“蓝领成才”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学历教育推进办法》生效,职工拿文凭程序更加简便,学费报销额度也更高;2014年,经开区又新设100万元的职工技能培训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受益面更广的免费技能培训。今年,力争全年新增受教育人数4300人,累计受教育人数突破4.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