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京剧团演绎二战时舟山渔民救援英国战俘历史——
《东极英雄》:正义的舞台
本报杭州5月11日讯
记者 刘慧
“迎早潮,送晚霞,哥行千里妹牵挂。只盼风平浪又静,舱满早归家……”这首祈求吉祥平安的“归家谣”,是浙江京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京剧《东极英雄》的主题歌。今天,这首主题歌伴随着浙京人对这部“抗战大戏”的深情演绎,它又成为一首维系《东极英雄》剧中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境遇、不同心态之人物的心灵之曲。
由黄先钢编剧、翁国生导演的京剧《东极英雄》,是今年省文化厅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投资创排的大型京剧原创剧目,已由省委宣传部列入“浙江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京韵坊剧场的舞台上,海涛阵阵,渔歌声声,一段二战时期“游子归家”的传奇故事尽现眼前:那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越过深圳河攻占香港,迫使英国殖民总督杨慕琦向日军投降,并将1816名英军战俘押上了日本“里斯本丸”号轮船送往日本本土,航行至舟山群岛东极列岛外海时,“里斯本丸”被美国潜艇发现并用鱼雷击中,冒着浓烟的“里斯本丸”慢慢沉没。东极岛上沈平生、唐阿良等渔民亲眼目睹了这一惨烈情景,驾着小舟陋船,迅速开始行动,奋力营救绝境中的英国战俘,最后在风浪中救起了384名战俘,并将他们接到渔村救助。第二天,200多名日军乘着5艘舰艇包围了东极列岛,在岛上四处搜捕英国战俘。英国战俘与渔民们结成生死之交,和日军殊死搏斗;中国渔民利用海岛上的悬崖、涵洞,以手中的鱼叉、棍棒和武器精良的日军周旋,一些渔民为了救助英国战俘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但敌强民弱,许多英国战俘再次被日军抓走,仅有詹姆斯、伊文思、法伦斯3名英国人,被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藏匿在青浜岛偏僻幽深的“小孩洞”中得以逃生。后经多方辗转,在舟山海上抗日游击队的帮助下,经舟山沈家门、宁波象山一直护送到了四川重庆,并通过国民政府重庆电台,向全世界讲述了惨无人道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将日寇屠杀战俘的暴行公诸天下。詹姆斯等人劫后余生,回到了英国。
记者在排练场看到,该剧不仅演员阵容雄厚,而且“生旦净末丑”各个角色都在剧中有精彩呈现。浙京还特邀了嗓音嘹亮、武功扎实、韵味醇厚、台风洒脱的中国国家京剧院著名文武老生、国家一级演员田磊领衔主演血气方刚的东极渔民“沈平生”;浙京优秀杨派老生赵东海则在剧中饰演被俘的英军上校“伊文思”,他以舒展悲凉的京剧老生唱腔结合《友谊天长地久》这首世界名曲,来抒发英国军人落难异国他乡的思乡之情;优秀花脸演员和丑角演员毛毅、陈瑞云在戏内饰演两位性格各异的东极渔民“唐阿良”、“唐阿强”,铿锵有力的唱腔、快捷勇猛的武打,展现出这两位浙江渔民的满腔热血和真诚;而浙京靓丽的花旦罗戎征和优秀刀马旦安丽娜,分别扮演东极岛渔姑“阿玉”和“金花”;优秀武生演员金敏、钱少波、王文俊,小生演员姜振宇,老旦演员张馨雨和花脸演员张旭,也都在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展现出各自不同角色的京剧演技。
东极地处舟山群岛最东端,当地人有句老话叫“东极无风三尺浪”,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为真实地再现“东极拯救”这段历史,导演翁国生率主创团队数次前往舟山,坐着颠簸起伏的海船,顶着刺骨的海风和大浪,登岛实地采风考察。“面对东极列岛的惊涛骇浪,我们顿时有了历史的穿越感,心中更是感受到了当初东极渔民勇救英国战俘的万般艰辛和困难,这中间传递出的是一种无私的情感与人类正义的力量。”翁国生说,在初创本剧之时,他一直与编剧在努力捕捉体现本剧现实立意的剧作主题。想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中国渔民、英国战俘和追杀他们的日本士兵身上,寻找到一种共同的人类心灵触动点;想从沉船、杀俘和救俘事件所发生的一步步紧张进程中,捕捉到剧中人物追求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蕴积点和爆发点;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找到了全剧的主题——回家。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浙京全体演职员表示,将以最热忱的创作激情,来展现舟山渔民的真诚感人之举,将努力通过国粹京剧的综合演绎,使“东极拯救”这一历史事件让更多的现代观众知晓、铭记、感动。翁国生说,现代京剧《东极英雄》将在7月7日“七七事变”中国抗战爆发纪念日进行彩排试演,并于9月1日在杭州剧院举行首演式,此后将赴舟山群岛、东极列岛以及全省各地进行巡演。